忠孝仁义礼智信16字?
仁:立身行道,爱己爱人,百善之本,人文化成。
义:行其所当,处事得宜,正义公平,美善威仪。
礼:章典规范,辞让谦恭,尊贤容众,和谐自立。
智:见于未萌,能周万物,辨别是非,有文有质。
信:诚实守诺,言行不欺,立身之本,守之弗失。
温:温文尔雅,平和敦厚,不偏不倚,如沐春风。
良:秉性忠厚,爱众亲仁,质直好义,修身达人。
恭:质朴谦逊,端庄自然,礼仪有度,尊长敬贤。
俭:清心治本,俭以养德,爱惜物力,节用爱民。
让:虚怀若谷,谦和宽容,海纳百川。
儒家的礼仪有什么作用?
儒家的礼并不只是礼仪,而是国家制度和官员的行为规范。
圣人建立国家领导人民,需要建设一个庞大的组织来辅佐国君,服务百姓,这个国家组织的规则和官吏的行为规范就是礼。
儒学之中,以《周礼》记载周朝的国家组织形式和各级官吏的职责,以《礼记》记载确立国家制度的法律思想,以《仪礼》记载国家和官吏重大节日祭典的规程。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各是什么意思?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1、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
2、义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
孔子最早提出了“义”。
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
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为前提。
3、礼是中国古代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
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最先把“礼”当作人们行为的规范。
4、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
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
5、信是儒家的伦理范畴。
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
6、忠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孔子所说的“忠”,是指和别人的一种关系,尽力帮助别人叫做“忠”。
“忠”又特指忠君。
对长辈能尽孝道也是“忠”。
7、孝儒家的伦理范畴。
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
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中最根本的。
孝是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在家庭关系中的表现,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孝”一直视为最高的美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8、悌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敬爱兄长,顺从兄长。
常与“孝”并列,称为“孝悌”。
儒家非常重视“孝悌”,把它看作是实行“仁”的根本条件。
9、廉是指当政之要在于兴一方,为政之要在于敢创新,治政之道在于求民安,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
10、恕是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
“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在孔子的有关伦理学说中,“忠”与“恕”是并列的。
因“恕”而得“忠”,为“忠”以行“恕”。
“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内容。
扩展资料1、“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是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2、“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他与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人创作的“梅花篆字”梅报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乐、长寿)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