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有哪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来的。
这些新要求的特点是“三个更”:即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
首先,这些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总体布局的新认识。
经过十年改革发展,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演进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因此,报告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单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其次,这些新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比如,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强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要求。
为此,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第三,这些新要求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十六大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已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因此,党的十八大不失时机地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出明确的阶段性特征和与此相适应的阶段性目标,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轨迹,体现了我们党总是依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激励人民群众为创造更加美好新生活而奋斗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
第四,这些新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两个翻一番”目标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决心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确立的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了更加灿烂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亿万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五项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
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