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乐文明
1、礼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因素,因此中国也被称作礼仪之邦。在谈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先说到“礼”。著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曾经说过:“‘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礼’。”可见“礼”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而对于“礼”的概念的论述,即使在儒学一家,也有许多不同层次的观点。根据古代典籍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首先礼是区分人和禽兽、文明与野蛮的标志。其次,在人类社会中,礼充当着自然法则的角色。最后,礼同时也是一种统治秩序。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等级社会中,礼是不同级的人之间的处事原则,甚至也包括并列关系的等级。
中国古代的礼的内涵十分丰富。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之“礼”是中国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称,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特征。
2、乐
对中国古代的礼仪尤其是儒家的礼仪文化体系来说,乐和礼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礼记•乐记》中写道:“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可见,对中国古代人来说,礼与乐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如同是天与地一般,承载了自然天地万物的秩序。
中国传统对“乐”的阐述并不仅仅限于音乐,而是有着更丰富的内涵。《礼记•乐记》说“乐者,非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乐”中涵盖着深刻的哲理,它指导着人们的德行。在这一点上,儒家便对乐音对人的教化作用深信不疑。他们相信乐音可以影响人的德行,在庙堂之上的“德音”可以教化万民,传播四海。
二、礼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1、起源
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并没有礼的存在,例如在“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当“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出现后,礼伊始到来。荀子认为,礼的出现是为了规范人们的有限的资源的争夺行为,防止因为争夺而天下大乱,礼是一种秩序。
也就是说,当国家的概念出现,社会上有了不同等级的存在,礼才开始出现。在协调不同等级之间权利与财富分配的矛盾关系中,礼发挥着重要作用。
2、发展
由于古代人民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因此有了天地鬼神一说的出现。古代人民认为,许多自然现象是天地鬼神在冥冥之中对万物的主宰和操控,他们的力量是令人敬畏的。于是,当人们在进行一些活动的时候,必要先对鬼神表达敬意以求保佑。例如耕作、田猎和饮食等等。在敬鬼神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仪式,这便是祭祀之礼的出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自然现象以及社会关系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祖先所创下的礼仪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礼仪便扩展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中国还是原始部落社会的时候,礼仪文明的形式以巫觋文化为主,这种文化在夏商时期逐渐演化为规范而系统的祭祀文化,但两者均为对鬼神的祭祀礼仪。在周代以后,人们的人文意识开始觉醒,礼仪文化从对鬼神的祭祀文化开始转化为对人的礼乐文化。这种转化充分体现了周代之后的中国社会世俗化、人文化的色彩更加浓厚,是“神道设教”向“人道设教”的转化。
这一转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鬼神之礼乐被人文之礼乐所代替,奠定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基本风貌。这同样也是为什么周公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原因,因为周公的“制礼作乐”,周公开创了礼乐育人、以德配天的传统,“德政”的思想开始渐渐为人所接受。
然而在周朝进入衰败时期,诸侯国争霸,社会上的礼乐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史称“礼崩乐坏”时期。在这个时期,礼乐更多只被用于表演,而礼乐的内涵却荡然无存。这时急需要有人为礼乐文化注入新鲜的生命力,而孔子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强调礼要和仁结合在一起,这个过程需要依靠仁者的自觉。
孔子引入“仁”的概念,成功地对“礼”的内涵加以改造,同时也生发出“乐”的功能。礼主异,乐主同,这便是儒家的礼乐观。从此,儒家礼乐观成为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主体,同时也使得礼乐文化有了新的落足点,渐渐成为了中华文明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三、礼乐的精神
儒家认为,礼乐应该具有教化作用,它能让人们规范自己的思想,制约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对王朝政权从内心到行为的诚服与遵从。因此,儒家的礼乐观也常常被统治阶级用来作为经国治世的方略,这同时也使礼乐文化被广泛地传播。在儒家的礼乐观里,礼和乐是一个整体,这两者相互依赖,却又各具不同的功能。
从礼乐的教化功能上来看礼和乐的区别,可以看出:礼是对人外在行为的一种规范,是一套大家在行为上都遵从的一套准则,它解决了社会上不同的人共处的和谐问题;乐是对人内在思想的一种陶冶,是人们由内向外、动情所生的一种结果。因此我们说“乐内礼外”,便是礼与乐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可以看出,这样的礼乐文化具有浓厚的中国古代封建政治色彩。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中的礼和乐,如同法律与宗教的关系一般,一个规范社会,一个整合人心。这种礼乐文化成为了中国人思想中的烙印,其中极具中国传统的“中和”精神。这种文化到今天仍然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成为有本土特色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聂振斌. (2005). 礼乐文化与儒学艺术精神. 江海学刊(3), 14-21.
段红伟. (0). 论儒家礼乐文化的和谐思想. 中州学刊(05), 144-146.
张晓虎, & ZHANGXiao-hu. (2009). 礼乐文化——制度与思想的双重建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
韩云忠. (0). 先秦儒家礼乐文化的德育价值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山东师范大学).
褚春元. (0). “艺德合化”——周代礼乐文化中的艺术本质观探论. 东方丛刊(2008年第3辑 总第六十五辑).
- 上一篇:乐不思蜀来源于刘备还是刘禅_刘禅在谁的庆功宴上说出乐不思蜀
- 下一篇:没有了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我国的礼乐制度始于_古代礼乐是什么意思
一、礼乐文明 1、礼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因素,因此中国也被称作礼仪之邦。在谈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先说到 “礼 ”。著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曾经
-
礼记中的千古名言_礼记学记名言警句及理解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
-
桃花源的历史文化_美丽的桃花源
桃花源在陶渊明诗中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与世无争,其乐融融! 众所周知,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两晋之交,当时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就有士族集结乡常,屯聚于坞堡,以避时乱。
-
乐府诗与格律诗的区别_古诗 乐府诗 律诗 绝句有什么不同
前言 问题:乐府是不是格律诗 ........有不少人张嘴就来,不是。如果这样说就错了,因为乐府诗有格律诗(近体诗)也有非格律诗(古体诗)。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今天我们所说的乐府诗不仅
-
孔子眼中的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各有什么特点_小康大同出自哪里
1979年12月6日,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向邓小平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
-
儒家和道家哪个境界更高_老子是儒家还是道家学派?
老子和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思想家,分别创立了道家和儒家。 道德经 我们都知道,‘道’是道家经常提到的东西,认为是构成宇宙的基础。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有物混成,先
-
古诗绝句乐府律诗有何区别联系_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前言 问题:乐府是不是格律诗 ........有不少人张嘴就来,不是。如果这样说就错了,因为乐府诗有格律诗(近体诗)也有非格律诗(古体诗)。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今天我们所说的乐府诗不仅
-
学记是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_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教育在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发展之后,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对教育历史经验作系统的理论总结,同样成为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战国末年开始出现了一批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
-
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_大同是儒家思想中的天下一家
说起儒家思想,大家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等伦理道德。不错,儒家确实讲了很多这方面的东西,但圣贤的这些教化,并不是为了束缚我们,而是为了帮助
-
老子思想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力_对老子思想的看法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一脉传承,儒释道文化贯穿两千余年。其中,关于“道”的思想文化,至今令人着迷和难以解释。 说到“道”,那么,就必须提到春秋晚期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老子。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