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五可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为人十分孤傲,清兵入关后,广罗天下人材,他却屡次拒绝出山为官。
这年,钦差大臣张多福奉旨到汉南视察民情。说到张多福其人,朝廷上下无人不晓,是个鼎鼎有名的大贪官。他贪名、贪财、贪色,胸无点墨,却爱贪名人字画。他早就听说赵五可书画有名,因此打算趁机索取。
一路南下经过济阳,张多福到了县衙。知县连忙出衙门迎接,没聊几句,张多福便将话题扯到赵五可身上,挑明了来意。
知县面露难色,憋了半天,才道:“大人有所不知,赵五可有些迂腐,向来不爱给富人官吏题字作画,此事不一定能办成。”
张多福把脸一沉,说:“我亲自上门去求!我乃堂堂钦差大臣,谅他也不敢违命。”
用完酒事,知县便陪张多福坐轿去几里外的赵五可家。可赵五可不在家,问赵妻他去了何地,何时回家,赵妻答说丈夫生性散漫,出门从不说到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张多福气哼哼拂袖而去,知县吓得浑身筛糠似的直哆嗦。
其实赵五可是有意躲开的。他有个做豆腐的朋友到县衙送豆腐时,偶然听说了张多福的来意,便说给了赵五可听。赵五可匆匆吃了饭,便离家出走了。他乘船而下,来到几十里外的一个好友家。他想钦差奉旨到汉南,肯定不能在本地多逗留,钦差一走,自己再回家。好在他的朋友也是一个读书人,每天两人谈诗论文,作画写字,日子倒也过得自在。
一天,赵五可想外出看看山光水色,朋友便撑船沿河而行……忽然传来小孩的啼哭声,赵五可叫朋友撑船去看个究竟。哭声是从一只泊在岸边的小船中传出来的,船舱中坐着一个老婆婆,怀里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小孩不停地哭着。
赵五可上前询问,老婆婆抹着泪说:“我儿子和媳妇一年前病故了,留下这个孙儿由我抚养,一个月前这孩子不知何故,整天哭哭啼啼,饭也不肯吃,眼看是好不了了。我老婆子现在只剩下这一个亲人了,本指望将他养大成人,谁知……”
赵五可说:“没找个郎中给看看?”
老婆婆说:“找了,可是医不好。”
赵五可从身上摸出几两银子,递给老婆婆,安慰道:“老人家不要太伤心,再找别的郎中看一下,也许能医好。”
老婆婆道:“谢谢先生的好心,我家中倒不缺银两。看二位的打扮气质,像是读书人?”
赵五可点点头。
老婆婆连忙跪了下来,道:“请先生救我孙儿一命!”
赵五可吃了一惊,他忙搀扶起老婆婆,道:“老人家有话请讲,我若能帮上忙,一定尽力!”
老婆婆说:“有个算命的先生说孩子犯了哭煞星,吃药是吃不好的,须找人给写诗挂在村头,让过往行人读一遍,病就自然好了。而我孙儿犯煞特别厉害,一般人写诗不行,让我到河边等候,如果十日内有读书人主动上前询问,请他写诗就能救我孙儿一命;过了十日,我孙儿命就保不住了。今天是第九天,把我都急坏了,终于盼到了大救星。请先生发发慈悲,写上一首诗。”
赵五可说:“小事一桩,不知怎么个写法?”
老婆婆说:“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君子读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赵五可以前也听过此诗,便说:“老人家,可有纸墨?”
老婆婆说:“我早已备好。”说罢将孩子放回船舱,取出了一张大红纸和笔墨。
朋友帮赵五可磨好墨,赵五可当即提笔写了起来。写罢,老婆婆千恩万谢,抱着孙子给赵五可叩了三个头,赵五可便与朋友撑船离开了。
赵五可说:“幸亏被狗官逼到这儿,救了这个小娃娃一命。”
朋友打趣道:“他可真有福,能得到你大名人的题诗,那病好得更快了。”
半个月后,有人前来报信,说钦差大臣张多福已经走了,赵五可不由出了一口气,于是连忙打点,辞了朋友,回到家中。可是没过几天,一个消息把他给气坏了。
原来,空手而归的张多福回到县衙,大发雷霆,责骂知县无能。知县惟恐得罪他,便绞尽脑汁地想对策,对张多福说,他要叫赵五可给题个匾。张多福听了知县的奸计,居然破怒为笑。那个老婆婆即是计划的实施者。知县得了赵五可的诗,交给了张多福,让其选取其中“天地君子”四个字制匾。张多福喜出望外,对知县大加褒奖,声称如有机会,将在皇上面前替他美言。本来这事是没几人知道的,谁知送走张多福,知县心情特好,就多喝了几盅,吐了真言,此事便传了出去。
赵五可咽不下这口气,可又无计可施。一日,正在家中喝闷酒,做豆腐的朋友来家,听说此事,安慰道:“赵先生不必气恼,他们能骗,我们也能偷。我去将先生的诗偷回来。”
这豆腐朋友做过贼,功夫十分了得,曾光顾过赵五可家,被其感化,到后来两人竟成了忘年之交。赵五可闻言大喜,就委托豆腐朋友在张多福返京路上将诗偷回。
却说张多福回京后,到皇上那儿复了圣旨,回到家中,马上让人用高档的紫楠木制成精致的匾额,悬挂在中堂的大梁上。
张多福择了个黄道吉日,大摆筵席,请来了众多的同僚和文人雅士,来欣赏匾额。众人到齐之后,张多福得意洋洋地说:“此番出京,巧遇赵五可,他十分敬重下官,非要给我写个匾不可,下官虽然百般推辞,他还是挥毫题字,下官真是受之有愧啊,赵五可不愧是大家,其字遒劲有力,风采夺人,下官不敢独赏,今日特请各位一饱眼福。”说完,他一拉丝绳,绸布落下,匾上金光闪闪的大字便露了出来。
众人抬头望去,脸上显出不解之色。张多福不由一愣,顺势向上一看,不禁大惊失色,只见匾上只有“君子”二字,却不见了“天地”。来宾中有人随口评说道:“这‘君子’二字悬于梁上,大大不妥,岂不成了梁上君子?”众人听了,想忍却没忍住,都偷偷笑了。张多福气极败坏,连忙让人将匾取下来。
这事,没多久就在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张多福一气之下,得了一场重病,虽经名医诊治,却还是落下了病根,从此行走只能让人搀扶,狼狈不堪,而济阳知县也被张多福削职为民。
文/陈雪松
- 上一篇:古诗《听筝》_听筝柳中庸颈联赏析
- 下一篇:聊斋志异捉狐赏析_聊斋志异捉狐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