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_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_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16 18:32:12
阅读: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长安城于这年9月份为大唐官军收复,10月肃宗从凤翔行在驾辇归京,11月杜甫携家从鄜州(今陕西富县)返回长安继续担任他的左拾遗,此时的他已经被皇帝所厌弃。从至德二载(757)11月到乾元元年(758)6月,杜甫困顿的守在长安城中,继续他的“百僚底”生涯,竭忠进言不为所用,还因此杵怒皇帝,归隐又无去处,于是他整日的在曲江池畔饮酒避世。“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曲江对酒》)。“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曲江二首》)。均写于此时,足见诗人心中郁积的苦闷之情。6月份,肃宗皇帝将杜甫贬为华州(今陕西渭南华州区)司功参军,他再次从长安城西金水门出发,先去拜别友人,途径金水门时他想到了去年(757)这时候长安城还在乱军之手,自己身陷贼城时就是从这里逃出奔窜至肃宗凤翔行在的,皇帝看到他在这么凶险的局势下还一心想着君王,看到他的时候都哭了,于是授予了他左拾遗官职,没想到不久就因自己上言救房琯而被皇帝斥责。现在终于被皇帝贬黜了,又是从这金水门出发,“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椽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这是诗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一首思乡诗来解读杜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秋天,他到了华州任上,无比繁重的案牍工作以及自己的许多建言不被上级采纳,他彻底对仕途绝望了。冬天,官军收复洛阳,他告假赴东都寻找亲人,“汝书犹在壁,汝妾已辞房。旧犬知愁恨,垂头傍我床。”(《得舍弟消息》)但不久九大节度使在邺城围困安庆绪溃败的消息即传到洛阳,洛阳民众又四散逃亡,杜甫跟着溃散而来的兵勇一起向西奔窜至潼关内。回到华州杜甫终于对仕途再无留恋,于是他“辄弃官去”,带着妻子家人一路向西,寻找另外的栖息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一首思乡诗来解读杜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秋天,他们来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杜甫在秦州羁留三月有余,但却留下了无数令人叹赏的诗歌,这首《月夜忆舍弟》即作于此时。

月夜忆舍弟

唐代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一首思乡诗来解读杜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我们来仔细解读: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傍晚嘹亮的戍鼓声响起,路上的行人们都慢慢地回到了各自的归处,边地的秋天到了,大雁开始南飞。起始两句便把衰飒的边塞秋景营造出来,使读者立即进入到一种悲秋的氛围中,亦或是是一种忧愁幽思的氛围里。此时的诗人,也像这边地之秋一样,进入了潦倒衰颓的暮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便是他从今往后的人生写照。此时的国家,也进入了一种颓势尽显、难以中兴的局面,九大节度使围困邺城,安史叛军已到了行将覆灭的时候,却因肃宗皇帝的错误决定导致溃败;朝廷中一度显示出中兴势头,却又因肃宗皇帝宠幸宦官李辅国和皇后张良娣而功败垂成,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这个曾经荣耀无比的大唐王朝再也无法恢复到往日的繁华,就像南下的大雁一样,只剩下了文人们哀鸣的嘶叫。在营造氛围上老杜已臻化境,这两句诗还有一种安静的悲壮感,你看不到来往鼓噪的军士,也并无血战疆场、马革裹尸的肃杀,这不是一副场面沸腾的边塞秋景图,而是一副略显平静又极不平静的图景,你仿佛能从中读到每一个人都心事重重,每一声嘹亮的军号和哀鸣的嘶雁都使整个秦州越来越安静。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一首思乡诗来解读杜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哀而不怨,这两句是美学意义上的极品。霜露从今夜开始变的苍白,而月亮还是故乡的明亮。对于读诗的人来说,有些诗是必须做详解的解读方能懂得其中美妙,比如晚唐诗人郑谷那首《鹧鸪》;而另一些则是多解读一句都会减分。比如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比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还有杜甫这两句。杜甫赋予了霜露和明月以人格,它们仿佛也有了人的悲欢离合,霜露在等待那个不知道还会不会到来的人,明月刻意照亮了在家中倚着户牖思念远方的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一首思乡诗来解读杜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有弟四人,分别是颖、观、丰、占,此时只有最小的弟弟杜占与杜甫同行,其余三人皆分散流落在河南、山东、河北等战争核心区域。在这一年(乾元二年)年初时杜甫去洛阳寻访过亲人,“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无家别》)家乡的惨境更令他心忧,人世无常也就罢了,命运不济也就认了,可是这乱世之中,亲人们毫无音信,不知死活,这种无能为力更令人伤心。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一首思乡诗来解读杜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这一年,投降于朝廷的史思明在范阳又反,很快他就侵占了东都洛阳,从河北一直到河洛一带的百姓们复遭蹂躏,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弟弟颜杲卿、侄子颜季明便是在河北与乱军战斗时殉国,穷苦的老百姓们更是生灵涂炭,“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无家别》)在这样的乱局中该如何活命呢?“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石壕吏》)前一年,郭子仪等九大节度使奉肃宗命围困安禄山之子、此时已是乱军首领的安庆绪于邺城(今河南安阳),安庆绪已经走投无路,北方的史思明也与他内讧而计划归降朝廷,形势对官军来说一片大好,杜甫时在洛阳寻找亲人,写下了著名的《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以期此后再无战事。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九大节度使大败于困兽犹斗的安庆绪,官军从邺城溃退而来,从安阳往南过黄河一直往西到洛阳,一路上都有溃败走散的官军,《石壕吏》中“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便记录下这一悲惨历史。杜甫在洛阳寻亲不得,便与这一部分人流一起逃奔到了潼关,“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潼关吏》),此时的关中平原,却是在大饥荒的灾难中挣扎,人民没有活路!杜甫看着这一切,在这样的乱世洪流中,他对着自己的政治生涯也绝望了,于是他回到华州,辞掉了官职,坚决地切断了自己一直以来热衷政治、钟情仕途的理想,他离开了朝廷,走向了人民,从此以后他的思想便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变成了“穷年忧黎元,叹息场内热”。光耀千古的“诗圣”便是从这样苦难的世事与挣扎的命运中一步步走出来的。

交代完背景再回到诗中,便觉出这两句所透露的忧愁,“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到哪里去问呢,都不知道还活着没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一首思乡诗来解读杜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可以用杜甫另一首诗中的句子来给这两句做注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后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述怀》),这首《述怀》中描述了战乱分离后自己思念亲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先是给家里寄书,心里会有担心,希望家乡还没有被乱军侵扰;家书是寄出去了,不曾想到现在十个月了还未收到来信,诗人不由得胡思乱想,这首《月夜忆舍弟》最后两句便是这一“禁不住胡思乱想、忧愁满怀”的阶段,他想控制自己不往最坏处想,但他打探到的所有消息却都把心绪往最坏处引导;最后他害怕了,害怕哪一天家书突然到来,告诉他亲人们的情况,这其中有个心理权衡的问题,即未收到家书,心理还想着他们都在呢,只是消息中断无法通音信而已,最怕是家书到了,告诉我家人都已不再了,苦难的诗人已没有精神上的支撑可以使他再接受这些坏消息了,索性就希望不要有家书到来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一首思乡诗来解读杜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杜甫在秦州过了三个多月的流寓生活,便携家前往成都投奔高适、严武等,那又是另一种境况下的诗人,我们此后再慢慢解读。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