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杨氏家族祠堂对联_杨氏家族祠堂祭祖祭文

杨氏家族祠堂对联_杨氏家族祠堂祭祖祭文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9-08 19:36:02
阅读:

射洪杨氏家族“清白”传家

家训写进祠堂,影响后代子孙

古往今来,清官廉吏层出不穷,灿若繁星。东汉太尉杨震,就是两袖清风的典范,也是当代反腐倡廉的最佳教材。射洪县瞿河乡的杨氏家族传承了该家族先祖杨震的清廉正直、恪勤竭忠之家风,不仅杨氏“清白”家风入围四川省首届“天府好家规”,该家族忠贞爱国、清白传家的光荣传统也对子孙后代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先祖杨震清廉

“四知拒金”故事传千年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弘农杨氏是一个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文化底蕴深厚的人口大族,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忠贞爱国、清白传家光荣传统,对国家民族作出重大贡献的群体。作为杨氏家族先祖,杨震清廉正直、恪勤竭忠,为万世所景仰。

“千百年来,只要人们言及‘廉’,不得不提到杨震。”谈及自己的“老祖先”东汉太尉杨震,杨氏宗祠的管理人杨秀兵说,杨震的清廉,以“四知拒金”的故事体现的最为充分。据史料记载,杨震在由荆州调任东莱太守时,途经山东昌邑,由他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听说老师路过昌邑,便深夜来访。王密一进屋就关上房门,从怀里取出一个沉甸甸的包袱放在桌上说:“学生得恩师举荐,才有今天,来敬一点孝敬之心。”杨震一看,包袱里是亮闪闪的黄金,立即正色说:“看来我了解你,你对我一点也不了解。”王密以为恩师是怕事情传出去名声不好,便说:“我所以深夜前来,就是怕被人知道,暮夜无人知,是不会传出去的。”杨震听后,生气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听了很惭愧,赶紧收起银子走了。从此,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杨震也被人尊称为“四知先生”。后来,“清白”二字成为历代杨氏后人的家风。

杨氏宗族祠堂

传承家训影响后代子孙

前人示范,后人行之。无论是执政为官,还是持家做人,杨氏“清白”家风,让社风清明、政风清朗。后来,出生于射洪县金华镇的杨澄、杨最也秉承始祖杨震的清廉,在明宣德、正德年间留下清廉正直、约己裕民的清名。

走访位于省道205线射洪县瞿河乡段的杨氏宗族祠堂,杨氏后人、宗祠管理人杨秀兵向记者介绍说,杨氏家族祠堂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射洪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祠堂。一直以来,杨氏后人在“清白传家”的家训教育下长大,时刻铭记祖训,涌现出了不少先进人物优秀事迹。记者看见,这座年深久远的建筑物大门牌匾上,“杨氏宗祠”四个大字清晰可见。拾级而上,迈进大堂,“清白传家”四字立于神龛之上。“这个大堂叫四知堂,其命名的来源就是杨震的故事。”杨秀兵介绍说,杨氏后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祠堂,出资整体搬迁,并对其进行修缮加以保护、利用,除了房顶的瓦和瓦椯经过更换,整个祠堂的建筑主体都保持着原始状态。记者看见,大堂右边墙上帖有一副字,“密密麻麻书写的便是杨氏家训的内容了。”杨秀兵说,杨氏家族家训为四个字“清白传家”,另还有家法“八条”,囊括了“诚祭祀”“勤诵读”“力耕耘”等众多方面,教育子女后代勤俭、敬老爱幼等。

代表人物传承

他见义勇为 成功制服持刀歹徒

沧桑变化,射洪县瞿河乡杨氏族人始终铭记祖训。今年43岁的杨秀兵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因勇斗歹徒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1991年冬,当时18岁的杨秀兵在射洪县仁和镇汽车站工作。一天早上,大雾弥漫,刚刚醒来的杨秀兵听到有人大呼“救命”。他从房间里冲了出去,看见治安室中一位满身是血的治安员正在与一名男子搏斗,而另一位治安员已躺在了血泊中一动不动。来不及细想,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想阻止男子行凶,不料,却反被其捅了一刀。杨秀兵忍住伤痛,最终将这名男子制服。

“歹徒身高一米八几,而我才一米六几。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歹徒还曾在部队当了11年兵。”杨秀兵回忆道,当时伤口深达12厘米,现在腹部仍留有豌豆大小的伤疤。这次受伤影响到了杨秀兵身体左边的神经,以致于左手无法用力,甚至炒菜都提不起锅来,直到几年后才慢慢得以恢复。

杨秀兵育有一儿一女,他常常给儿女讲家规故事,教导他们要先成人,再成才,时刻牢记祖训家规。

(全媒体记者 郑晓燕)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杨氏家族祠堂对联_杨氏家族祠堂祭祖祭文

    射洪杨氏家族“清白”传家 家训写进祠堂,影响后代子孙 古往今来,清官廉吏层出不穷,灿若繁星。东汉太尉杨震,就是两袖清风的典范,也是当代反腐倡廉的最佳教材。射洪县瞿河乡的杨氏

    经典语句
  • 杨震四知文言文_杨震四知的文言文翻译

    杨震:“四知太守”清白传家美名扬 王蕴韬 图为位于陕西潼关的杨震廉政教育基地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时期的名臣,隐士杨宝之子。 杨震少年

    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