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座山,海拔不高、面积不大,却是我国一座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茅山。千百年来,它吸引无数远道而来的修道之人来此修炼。那么,茅山到底有什么玄奥又不为人知的奇特之处呢?
茅山,原名句曲山,别称地肺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句容市境内,是中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第一福地,十大洞天中第八洞天,是历代名人雅士慕名游览隐居之地,也是世人眼中最为神秘的道教名山之一,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
山上景点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蔽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
茅山风景区1986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森林公园,这里既是道教圣地,又是抗日根据地,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景观、革命历史观融为一体,胜似仙境。九霄万福宫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与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辉。
民间传说,山下有游龙走动,常在雨后出现,自隐蔽处一飞升天,人称“出蛟”,只有非常幸运的人才能看到。其中,“第八洞天”美誉就源自于现在的华阳洞。在华阳洞数百米开外,还有一鼓掌就会闻掌声冒泡的喜客泉,如此有“灵性”的喜客泉,是否与传说中的茅山游龙存在关联呢?
为了寻找“游龙”的踪迹,我们找到了喜客泉。它位于一道沟谷中,面积数平米,绿荫掩映,清澈见底,鼓掌跺脚,水下一串串水泡连缀如珍珠项链,竞相从泉底升上水面。原来,喜客泉的底部是一个地下浅层,下面有两条较大裂缝以及一些互有交叉的小裂缝,震动达到一定强度,就会引起地下表层岩石震动,使处于裂缝上方的表层土壤释放气体。之后,我们进入漆黑一片的仙人洞,发现洞体上方有深不见顶的裂缝,大量雨水流入裂缝后,汇聚成地下河,一层接一层溶蚀灰岩,天长日久形成仙人洞。
原来,民间传说的茅山“出蛟”,与不同岩性构成的茅山山体紧密相关。构成山峰与山脊的砂岩内部裂隙丛生,大量裂隙水汇集到灰岩层后,不断侵蚀灰岩层,形成构造复杂、洞道众多的溶洞管道体系。如发生地下洪水,水流还会如涌泉般冲出某个隐蔽洞道。因此,古人在灰岩地带看到不同寻常的地下洞穴涌水现象,便认为是茅山“游龙”飞升所致。
一般来说,如此容易汇水之地并不适宜建房,但各种道教建筑遍布茅山前山后岭,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原来,地下汇水之地是山体下部的灰岩,而位于山峰的砂岩却更为坚硬,为大规模建筑群落提供了稳固的地基。
中国东部山峰众多,更不乏耸立云端的名山大川,而数千年前远道而来的方士,却将茅山视为不可多得的修仙之地,那么,茅山究竟有何与众不同的魅力呢?古书说茅山多产瑞草,自古是药材名山,这成为我们追寻谜团的一条重要线索。
句容属于北亚热带中部气候区,季风特征明显,降雨集中。而茅山属低山丘陵地带,茅山砂岩与灰岩存储着大量地下水,而山体表层是富含黏土颗粒的黄棕壤,加上适宜的阳光、热量与水气等等因素,为茅山草药提供了重要的生存条件。除遍地草药,茅山上还有一种特别的药材——石硫磺,它出现在茅山峰顶的雷劈池底,是当地的火山活动所形成的。
千百年来,这座南北向山脉,不断接受着东南方向吹来的云雨恩惠,为人们的生活与农耕提供了充沛的水源,使句容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也许,正是对茅山神奇之处的深刻发现与感悟,才自古吸引着无数道教高人、隐士到这洞天福地修行,也成就了这一座玄之又玄,幻之又幻的江南名山。
漫山遍野的草药宝库,坚硬而存水的茅山砂岩,复杂的洞穴系统,自东向西奔腾的水流。不得不说,这个茅山的确有非同寻常之处。中国古代的文人道士往往会寄情于山水,从大自然当中参悟生命的奥妙和世间的真理。而茅山这样一处充满了灵性的秀雅山水,为这些世外高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避世清修之地。也正因为如此,茅山才为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存。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地理中国
《茅山探秘》
播出时间:2月27日-28日 17:43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kpHMcMdfmsd50ZFQgJvjA
- 上一篇:另外写出一句与山水有关的诗句_山水之乐的下一句是什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