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_西塞山怀古表达的思想感情

《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_西塞山怀古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23 07:49:46
阅读: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穆宗长庆四年(824),诗人由州刺史(今四川奉节县)调任和州刺史(今安徽和县)之时,沿途目睹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危机四伏的现状,凭吊古迹、追怀往事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因而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人借怀古抒发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慨,表达了渴望统一、反对割据的爱国爱民思想。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抒发了爱国爱民思想,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幅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抒发了爱国爱民思想,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①西塞山:今湖北大冶县东。②王浚:西晋益州刺史,参加女伐东吴之战,受晋武帝命造大船,沿江东下一举破吴。③金陵:今南京市,又称石头城。④寻:古度量单位,八尺为寻。⑤牵播:投降的旗。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抒发了爱国爱民思想,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诗的首联以追怀往事写起,力现王浚当年率水师治江东下讨伐东吴之事。益州金陵,相距甚遥,其中险峻要塞、岗峦洪波、层层障碍自不可胜数,然诗人仅以一个“收”字,即形象再现了王浚大军所到之处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的雄伟气势。使号称具有帝王瑞气的金陵顿时失色。

首联中“下”与“收”二字相互呼应,使一方的赫赫声威,一方的颓然丧胆,尽在二字鲜明的对比中展现出来。颔联承首联的笔锋顺势而下,进一步描写战事的发展。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抒发了爱国爱民思想,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东吴之帝孙皓,当时面对王浚咄咄逼人的气势,在长江要害之处用铁链横锁长江,又作长丈余的铁锥暗置江中,自以为凭险据守,万无一失。但王浚大军一到,排铁锥、烧铁链,乘势而下,直取金陵,使孙皓不得不举着降旗出门投降。

诗人寥寥数语即全面、形象地勾勒出这段史实,读之令人拍案叫绝。诗的前四句,从怀古说起,联想中含有议论,议论中又有无限的感慨,点明任何天险、人力都无法挽救腐朽王朝必然灭亡的命运。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抒发了爱国爱民思想,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颈联中,诗人的笔触才始进西塞山。说西塞山还是像从前一样,滚滚长江依旧枕靠着它不停地流去。人们回想起那些往事就会有无限的感伤,但又有谁认真地从往事中汲取过教训呢!诗人寓抚今吊古的本旨于自然景物之中,目的是告诚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尾联两句承接前联又另僻新意。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抒发了爱国爱民思想,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是以今昔对比的手法点明此处虽是江防要塞,但现在已是四海一家、宇内统一之时,那两岸故垒只能在萧萧芦获秋风中留下一片荒凉的陈迹,还有谁留连过问呢!诗写至此,明确点明了作者厌恶割据、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

纵观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格调沉郁苍凉。名为咏叹历史兴亡,实为借古喻今,向统治者提出正告:不要重蹈历史的旧辙。明人胡震享曾评刘禹锡的诗为“开朗流畅,含思宛转”,由此诗我们可窥一斑。

参考资料

《西塞山怀古》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