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_西塞山怀古诗歌鉴赏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_西塞山怀古诗歌鉴赏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22 18:04:48
阅读: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古诗赏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西塞山下刘禹锡的“伤”

刘禹锡

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一诗中以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怀古伤今。前四句表面上描写西晋灭吴的历史事件,个人却觉得是刘禹锡实际写的是国家一统,天下久分必合的渴望,这一点结合刘禹锡所处时代唐朝由盛转衰,内有宦官专政,外有藩镇割据,其理想报复难以施展。后四句则描写了西塞山,感伤西塞山依旧,可世事却已人非。

诗中前四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写的是: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在益州率领楼船,顺江东下讨伐东吴统一天下,东吴方以铁索横江拦截晋水军楼船,却终究无法挡住历史统一的脚步,落得铁索沉江,东吴最终举起的降旗走出石头城。

「古诗赏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西塞山下刘禹锡的“伤”

西晋灭吴路线图

诗中一、二句里刘禹锡用“下”字写出了王濬顺江而下,攻下东吴。以“黯然收”写出了东吴的状态。特别是“收”字,与第一句的“下”相合,益州与金陵一为长江头、一为长江尾,相隔何止千里 一”下”“收”,何其快也。瞬间将晋军摧枯拉朽,东吴望风披靡给展现在眼前。三、四句中,“沉”“出”,一升一降之间,生动的写出了,铁索燃烧长江之上,晋军气势如虹。吴军则节节败退,最后举旗出降。

前四句生动、简练又形象的写出了,一场灭国之战、统一之战。刘禹锡选用晋灭吴,也是颇具深意,孙吴为六朝之始,而六朝相继而亡,既表达了对国势的担忧,又感慨后世不知以史为鉴。

「古诗赏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西塞山下刘禹锡的“伤”

西晋灭吴

诗中后四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若结合前四句来看,到了“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不仅仅提现了刘禹锡的伤感,更是达到了收拢且简洁的效果,直点全诗中心,感伤世事无常,变幻难料。

接着看“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两句的承接。全篇中心于第五句一言而毕,而且非常巧妙。个人认为第五句妙在上括前四句外,表面上看起来只是描写,伤感世事,但“几回”“往事”则表达了更多的无奈,但无奈中还透着家国之心。

「古诗赏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西塞山下刘禹锡的“伤”

西塞山

刘禹锡在前四句之后,于第五句中直接 利落的点名全诗主旨。于第六句写到了西塞山,但却没有描写西塞山山姿如何。却用了“山形依旧”四个字,来表示西塞山的山势未变,特别“依旧”二字更是在原有之上凸显了对世事变幻的无奈。结合金陵城六朝古事,西塞山在旁一同见证了多少兴亡成败。又更加对第五句的“伤”进行了对照,更体现刘禹锡的“伤”,“伤“了国家兴衰,“伤“了山河日下;“伤”了世事变迁,“伤“了人生际遇。

「古诗赏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西塞山下刘禹锡的“伤”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二句意境最重,单独拿出已是在主旨明确之上带有意境,意境之中又强调了主旨。在全诗中则为全诗诗眼,为全诗最重要之处。

到了七、八句处,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今逢”既是到此所见而感,又是“今逢”当年世境。第八句,写出了当年屯兵的军垒,如今已是生满芦荻荒废在秋风之中。在荒芜残败的古军垒中,又呼应了前句“四海为家”的境遇,不知有多少人与刘禹锡一样。

「古诗赏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西塞山下刘禹锡的“伤”

刘禹锡

刘禹锡在此诗中引古感世、遇景伤今,通篇简练却思想开阔,用历史事件,古迹军垒,表达出了刘禹锡心中的无限”伤处”写出了兴亡之事,何以为鉴;感伤了家国天下,人世无常。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