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每年春节,各大寺庙都会被挤得水泄不通,只要大门一开,早已等在门口的人们就会冲到香炉前敬香祈福。在上海地区,这一节日习俗叫“烧头香”,即“除夕漫漫尚未央,争先入庙进头香”。
如果是去寺院里礼佛烧头香,从服饰到行为都有一定的讲究。比如在烧香前一天沐浴更衣,着装整洁,不穿得过于鲜艳;有一些虔诚的信徒会空腹前往,或烧香前坚持素食;非信徒为了“烧头香”则一般会在年初一、年初二、年初三这三天吃素。
敬香流程也有讲究,比如进香时从哪一道门进就有讲究,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门,因为中间那道门叫空门,专供出家人出入;烧几炷香也有不同涵义:三炷是为自己祈福,六炷是为两辈人祈福,九炷是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炷是功德圆满的高香;插香时要先烧香再叩头。
敬香叩头同样有讲究,通常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然后高举过头,作揖,然后把香插在香灰里,随后进门叩头。叩头时要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此时可许愿(心中默念祈福、祝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以头叩地。
烧头香,在上海民俗中至少蕴含三大前提:除夕夜、正月初一里敬的,有“灵”的寺庙里敬的,自己亲力亲为敬的。这三个前提就使得烧头香充满了虔诚、肃穆的色彩,自然而然显露出荡涤尘欲,宁静身心的功效。至少在此刻,烧头香既是民俗,也是修行。
在佛学看来,修行即生活,有人问修习佛学的人:“学佛前后,可有变化?”答道:“学佛前,我砍柴、喂马、烧饭,学佛之后,我还是砍柴、喂马、烧饭。”“学佛前,我砍柴时想着喂马,喂马时想着烧饭,烧饭时想着砍柴;学佛后,砍柴就是砍柴,喂马就是喂马,烧饭就是烧饭。”烧头香通过其“讲究”让人驱除杂念,回归清净的内心。
在宗教学者看来,用“香(烟)”来礼敬神灵的寓意,在普罗米修斯将被宰公牛分为两堆时就已彰显:人得到了肉、内脏、脂肪等能食用的部分,却没法使生命不朽;神得到了骨头、油脂这类没法食用的,却能燃起轻烟,上达天穹,象征不朽。人的肉体生命是充满欲望、冲突和无可奈何的,而人的精神生命却一直希望通过“香(烟)”礼敬神灵的活动,沟通神灵,以达到解除羁绊、化解冲突和自由的目的。
而在“雾霾学家”的眼中,诸多烧香行为中,或许仅有“烧头香”才稍稍有其健康功能。早在2013年10月,某市外事办就曾“批示”: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中国农业大学某食品安全领域的“明星专家”也明言:餐饮烹饪污染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的专家在电视栏目中分享:一位70多岁女性肺癌患者,其人和家属从不吸烟,肺部比吸烟者还黑,原来该患者每天在屋里焚香礼佛……
因此,让科学归科学,让烧香归庙宇,让修佛归生活。如此,烧头香(乃至烧香),才能得健康。
录入编辑: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