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教育思想
与孟子相反,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也就是每个人的天性中有“恶端”。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
荀子以儒经为教学内容,“儒经”最为重视《礼》。他认为儒者分为俗儒、雅儒、大儒。而依据他们的言行标准,分为国宝、国器、国用、国妖。
国宝,即“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可以讲得出道理来,并且身体力行的人;
国器,“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虽然说不出来,但是可以做得到;
国用,“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能说,但是做不到的人;
国妖,“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善于花言巧语,妖言惑众,往往也是通敌叛国之徒。
“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他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以此来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
所以,教育起到“化性起伪”的作用。同时,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
荀子主张外铄,重视教育的重要性。
- 上一篇:颜氏家训省事篇_颜氏家训赏析
- 下一篇:笛声春光醉下联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