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处暑,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全年第十四个节气。处,停止的意思;暑,热的意思。处暑,就是从这个节气开始,一年就不再那么暑热难忍了。节俭的人,用不着开空调了。但是,幸福的暑假也就要结束了——那些不爱学习、一天到晚在外晃荡的家伙,暑假作业还没有做完的,要开始着急了。
今天推荐的诗叫《秋词》。第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说,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悲秋,悲叹秋天的寂寞寥落。确确实实是这样,中国几乎所有的文人,从《诗经》、楚辞开始,到曹操曹丕曹植,再到唐代,不管是豪放的李白,还是深沉的杜甫,一直到后代的欧阳修、苏轼,都在秋天来临之际,写下了很多伤感的文字,感叹时光的流逝,感慨万物的凋零,悲天悯人。如果把悲秋的文字去掉,中国最好的文学要去掉一半。汉字的“愁”,发愁的愁,就是“心上有个秋”。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文人集体都有“悲秋综合症”。
但是刘禹锡,一反常态,“我言秋日胜春朝”,我认为秋天比春天更好。为什么呢?第三句、第四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给出了答案,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云而上,就把诗情带到了九霄之上。刘禹锡的诗歌,常常见人之所未见,与平常人的见识完全不同,而且这种不同能够讲出道理,让人信服。
秋词二首•其二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嗾(sǒu):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
这是第二首。两首一样都是说明秋天为什么更美。如果说其一说理,主要是阐明自己的观点;那么其二主要就是描写秋天色彩的美,在纯净和丰富中找到了平衡。因为纯净、清澈,所以既让人享受美好,又不像春天那样让人如痴如醉,让人发狂发痴。这两首诗画面开朗壮阔,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雄浑的气势、清纯的情操和豪迈的精神状态。
秋天,蝉是季节的主角。上个节气,电台主持人介绍了很多蝉的科普知识。今天我们补充念一些关于蝉的诗词。都很美。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蕖(qú):荷花。杖藜:拄着藜杖,藜是一种草本植物。
苏轼这首《鹧鸪天》,写得明丽、轻松,色彩丰富。每一句都很有味道,但于我最有感受的就是这句“乱蝉衰草小池塘”了。
不要嫌弃蝉儿聒噪。如果没有蝉的叫声,那倒是要担心了。因为,蝉在地底下会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果土质有污染,蝉就活不了。所以有没有蝉,是检验土质的一个标志。还有一个神奇的事情是,蝉在地底下待的年数都是质数,就是除了1,除了它自身,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比如三年、五年,甚至十三年、十七年。据说,这样它出土后,与其他蝉类争夺领土和食物的概率就小。我琢磨了很久,这个道理还不是很明白。
古人认为蝉是喝露水为生的,所以是高洁的代名词。高洁,拒绝同流合污,是每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境界。从这个意向出发,所以很多写蝉的诗歌寓意都差不多。比如下面这首,颇有侠骨、不满武则天的骆宾王被抓了,写下一首《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西陆:指秋天。太阳沿着黄道(太阳在太空中行走的路线),一年走一个周天。走到东陆谓之春,走到南陆谓之夏,走到西陆谓之秋,走到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冠,囚徒的意思。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白头吟:乐府曲名。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予:我。
意思是说,秋天的蝉,飞不高,声音也容易被淹没。正如年轻的自己,没有人知道我的高洁,就这么在狱中耗费自己的生命。有类似意思的还有下面一首,我们念过,再复习一遍: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与之类似。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藉(jiè):凭借、依赖。
处暑养生,就是一句话:要防止着凉。虽然你感觉天还热,但是实际上,凉气已经悄悄滋生了。
(跟着时间念诗词,拙作《一寸光阴一寸金——2020诗词日历》上海人民出版社。扫码订购,衷心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