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十个习俗?
一、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二、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三、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四、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五、登高出游 古人重阳登高,本是为了避邪。
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
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
燃薰后可以辟虫虺。
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
在山西晋南地区,自古也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
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
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过去在乡宁县,重阳节这天各学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登山活动。
家长们往往要乘兴观看,有的还跟着一起登山。
而万荣县这一天的'传统,是在稷王山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
而在晋北地区,登高习俗则比较淡薄,过去在农历九月九日,年轻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
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逢节喜欢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
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清,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六、尊老敬老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
是日习惯慰问老人。
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
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七、赏菊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
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饮菊花酒。
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
,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
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习惯举办菊花展览。
万人空巷,齐睹胜景。
山西民间却习惯采一朵野菊花。
插在头顶或戴在胸前。
八、宴师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
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
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九、妇女休息 农历九月九日,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
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十、吃糕吃面 农历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
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则习惯吃寿面。
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01重阳节,又称“踏秋”,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02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03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04赏菊重阳赏菊、饮酒、对弈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05饮菊花酒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06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07各地习俗【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
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
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
士子以诗酒相赏。
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
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
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
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
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广东省】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
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
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
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四川省】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
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
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
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
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 上一篇:夜晚星星名言 关于理想照耀名言?
- 下一篇:创新古代名言-关于创新的名言和事例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