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经商名言?
1、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4、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5、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6、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7、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8、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9、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0、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
11、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12、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13、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4、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5、立学、立言之著,立德、立身之典。
1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7、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18、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19、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0、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21、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2、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23、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4、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25、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26、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27、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8、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9、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30、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3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3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十大名言?
1. 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估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凡是攻击别人的过失,揭发别人的阴私,以换取正直名声的,都不能说是帮助他人为善。
2.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种子树木,一定要将树木的根系培植好。
修养自身的道德,就应当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
3.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明·王守仁《传习录》传授弟子只是,不要去追求过多,而贵在能够精和熟。
4.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传习录》知道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理解的最终结果。
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
5. 心明便是天理。
自己心里所想的就是真实的存在。
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6. 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我不会用这种方法去对付别人,但别人用这种法来对待我,攻击我的过失,都是我的老师,我有怎么能够不欣然接受,并且由衷的表式感激呢?7. 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
——王阳明《与辰中诸生》因为你们在平日收到了各种杂事的纷扰,不知道自己真正静心修行的功德,而想着用静坐去弥补始阶段的收敛放逸的工夫罢了。
8. 君子之所谓敬畏者,非有所恐惧忧患之谓也,乃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谓耳。
君子所说的“敬畏”,并不是内心有恐惧和忧患,古代圣贤所说见不到人的地方,也应当能够自觉的修养德行,而不放荡不羁,而时刻保持戒慎恐惧之心。
9. 诚意只是循天理。
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
——王阳明 诚心实意只需遵循天理,虽然遵循天理,也不要着一份情意。
遵循自然而发展便是善,被外物所扰、掺杂私欲便是恶。
10. 率性是‘诚者’事。
所谓‘自诚明,谓之性’也。
——王阳明 《传习录》。
1、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传习录》2、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3、 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王守仁4、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5、 破山中之贼,易 破心中之贼,难 ——王阳明6、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7、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
王守仁名言名句有:“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即理也。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