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持不懈的名言?
"坚持不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这是因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是非常常见的,很容易让人心灰意冷,如果能够坚持不懈,尽管路途艰辛,也一定能够克服所有困难,最终达到目标关于坚持不懈的名言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滴水穿石”、“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等等,这些名言都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坚持下去,无论有多少困难,最终我们都能够战胜它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荀子治国名言?
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
1、利少而义多,为之。
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荀子·修身》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赠人以有益之言,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荀子·非相》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3、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荀子·子道》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4、礼以顺人心为本。
本,根本。
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
—《荀子·子道》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5、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
—《荀子·哀公》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
6、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荀子·非相》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7、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
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荀子·非十二子》说明“仁”正反两个方面的标准。
8、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荀子·劝学》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9、生死俱善,人道毕矣。
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
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
—《荀子·劝学》说明意在劝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终。
10、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荀子·荣辱》11、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一个人知道爱惜生命、安于快乐而抛弃礼义,那就好比想长寿而自刎其颈一样。
—《荀子·强国》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12、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
—《荀子·非相》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1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
—《荀子·修身》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
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14、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非十二子》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
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15、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荀子·解蔽》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16、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说得到,也能做得到,这种人就是国家之宝。
—《荀子·大略》说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人才是治国安邦的有益人才。
17、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嘴巴说好话,行动做坏事,这是国家的妖孽。
—《荀子·大略》这是对那些口是心非、伪善无耻之徒的斥责之语。
18、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对于所知道的东西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对内是不欺骗自己的良心,对外是不欺骗他人。
—《荀子·儒效》说明为人应当诚实的道理。
19、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不知儿子的为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知国君是否贤明,看看他左右的大臣是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荀子·性恶》20、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君子加强道德修养没有比“诚”更重要的,达到了“诚”的要求也就到了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了。
—《荀子·不苟》。
1,利少而义多,为之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3,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4,礼以顺人心为本5,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6,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7,居必择乡,游必就士8,生死俱善,人道毕矣9,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10,人之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孔孟儒家思想。
荀子参与政治的热情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但战国末期动荡的社会环境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只能郁郁而终。
但他着眼于现实社会的变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政治观点,即礼法一体化和君臣民三者之间的政治秩序,进一步发展了儒学。
荀子的政治理念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荀子的《君道》一文中所体现出来的礼法观、君臣观、君民观三个方面透视出他所构筑的隆礼重法,君逸臣劳及君舟民水的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
1.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一《荀子·王霸》2.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一一《荀子·儒效》3.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一一《荀子·非十二子》4.君者,民之源也。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5.礼者,人道之极也。
6.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7.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8.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9.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
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一一荀子经典语录10.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1.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一一《荀子·非十二子》12.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14.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
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
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荀子礼论》。
1. 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荀子·议兵》 2.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荀子·大略》 3. 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荀子·富国》 4. 务本节用财无极。
——《荀子·成相篇》 —— 荀子 5.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6.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7.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8. 君者,民之源也。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9.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荀子·成相》 10. 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荀子·王霸》 11.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2.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
- 上一篇:高华的名言 王勃的绝笔作是什么?
- 下一篇:爱家乡的名言名句—思念家乡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