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鲁国原文及译文?
鲁国之法吕不韦 〔先秦〕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译文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鲁国的)国库中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到鲁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
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 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的人了。
”。
关于怜悯体恤别人的事例?
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
”他在任鲁国司寇的时候,一次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后,听管理员汇报此事,先问伤人没有,接着就问伤马没有,爱人及物,不假思索,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和敬畏。
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一生都在实践悲天悯人的思想,他每到一个国家,就劝国君要实行仁道,要减免赋税,要让百姓有安居之所。
这种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就是悲天悯人的思想。
鲁国的名言?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泰山名言孔子?
孔子为泰山所作《邱陵歌》 登彼邱陵,峛崺其阪。
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喟然回顾,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 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 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 患滋蔓延。
惟以永叹, 涕落潺爰 译文: 我攀登泰山,山路巍巍然崎岖。
仁德之道在不远处,要追求它却要到远方去。
于是迷茫不已,前途艰难。
不禁十分感慨,回头看看,于是在泰山提笔抒怀。
林间大树郁郁葱葱十分高大,泰山下的小山连绵曲折。
山路间布满了荆棘,不能够得到重用。
想要砍伐掉它们也没有斧头,于是更加肆意蔓延生长。
只能够在这里叹息感慨,独自泪流。
孔子返鲁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哀公遣使以重金迎孔子自卫返鲁。
其时孔子在各地奔走飘泊十四年,阅历更加深广,政治经验更加成熟。
他看到鲁国当前外有吴国入侵之忧,内有季氏三雄争权之患,召他回国实出无奈,不会真正予以重用。
况且自己已是六十八高龄,在进退惟艰的处境中很难有大的政治作为。
壮年的精力都在奔波中白白消耗了,老年归国心情十分复杂。
因而当他路经泰山,登高远望时,不禁感慨系之,遂作《邱陵歌》以抒怀。
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
- 上一篇:关于朝气的励志名言-青春力量的名言?
- 下一篇:名人对书的名言(关于图书多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