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能不犯错的名言?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
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
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
错误犹如一种地心吸力。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最大的羞愧和苦恼,就是当你不能很好地捍卫你所喜爱并为之而生存的一切的时候。
不守规矩的后果名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很多人对规则、规矩都有误解,认为守规则的人没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获得太大的成功。
规则就像脚上的鞋子,只有穿上合乎自己尺寸的鞋子,双脚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才会走得更远。
如果不守规矩,例如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
一是被公安交警逮着予以处罚,二是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对引发的交通事故按违法行为和在违法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因果关系承担事故责任,三是对于发生的重大以上事故,可能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
坐长途汽车,车窗开的很大,头伸到外面吹风看风景,结果,一辆大货车使得很近把人撞死了。
开车不系安全带,撞到树上头直接撞上挡风玻璃死了。
工厂禁区严谨进入,她想抄近路,穿过去对面的厂区,刚进入不到500米,结果被楼上掉下来,东西给砸成植物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就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约束,这种约束对我们领导干部的成长、对我党的事业发展都是有好处的,离开这种纪律约束,我们很多人可能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的事业可能就要受到这样那样的挫折。
名人敢于否定、说“不”的例子?
唐朝魏征的故事:贞观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
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
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
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
」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
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
」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
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
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
」太宗点头称是。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
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
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
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
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
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
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
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
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
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
其中缘故十分清楚。
不足为怪。
」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