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慈禧太后这个人呢?
慈禧此人在历史上可谓是臭名昭著,许多人把她当做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尤其是在影视作品中,对慈禧的刻画也是如此。
一、负面评价1.手段残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处死。
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当高压严峻。
2.丧权辱国慈禧虽然政治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满清的对中国的统治。
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
二、正面评价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1.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2.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如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建设教育事业等;3.“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最早说这句话,是在庆王奕框正在辛丑条约谈判的过程中,而不是签订后发布的罪己诏。
“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
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朝廷一切委屈难言之苦衷,”意思是要求庆王奕框在在细节上争取与之讨价还价,看好自家的产业来讨好外国,一定要根据自己中国财力物力的实际情况量入为出,不要为了讨列强欢心而毫无底线。
但由于文言文的微妙关系,这句话后来被康有为等人断章取义用来污蔑慈禧。
慈禧在西方的评价比较客观,正面的内容较多,西方人甚至评论说,中国的慈禧太后比起维多利亚女王来都丝毫不逊色。
慈禧作为封建王朝的一介女流,通过手腕与权谋,在清末实际掌权近半个世纪,其对内采取血腥的镇压与诛杀以巩固政权的牢固,对外采取屈辱的“量中华之物力”以讨侵略者之欢心,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丧权辱国代表,永远钉在了历史的罪人行列!。
作为大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在经历历史时代潮流大变革的大背景下,也是挺悲催的一个。
首先,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很之前的任何一个统治者一样,有一定的政治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清的封建统治,同样在民主上表现的较为同期的其他国家而言,更具专制型。
其次,也顺应了一定的历史潮流,做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兴办洋务运动,在教育 民族工商业方面对近代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政治改革上一直停滞不前,最终导致一系列内忧外患。
我们对任何历史人物都要有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去看待 认知,做出客观的评价,不可一刀切。
这里有一个无法考究的故事。
十八世纪准噶尔汗国,它最后一位可汗阿睦尔撒纳生下来时,满身鲜血,民间坚信他是为复仇而来。
据说,当十七世纪清王朝的前身后金汗国初崛起时,第一任皇帝努尔哈赤,征服同属于女真民族的那拉部落,对那拉部落的屠杀极其残酷。
那拉部落的老酋长阿睦尔撒纳临死前悲痛地说,"我们纵使只剩下一个女子,也要复仇。
"大清帝国的慈禧皇太后那拉氏正是这位老酋长的后裔,她在不知不觉中为她的那拉种族,报此三百年前的血海深仇,努尔哈赤的子孙,将被这样一个那拉氏女子的复仇之手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