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戒尺的故事?
孔夫子行教的那个年月戒尺的名字,叫做“夏楚”,念作“jiǎ chǔ”。
在《礼记·学记》里面,有“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楚”这玩意儿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夏”,通假字就是“榎(槚)”,是一种树木的枝干;另一个是“楚”,其实就是“荆条”,在古代这两个字相通。
古代的老师用这两样东西“收其威”,说白了就是用这两样来打学生,让学生老老实实,别跟老师这儿犯浑。
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叫子路的学生。
子路年龄大,而且最是好勇斗狠,年轻的时候“尝陵暴孔子”,估计除了语言暴力,可能还动过手。
但是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翻译过来就是,孔子用儒家的礼仪“感化”了一下子路,子路最后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去当孔子的弟子,从此老老实实地挨教鞭。
孔子战争名言警句?
“子之所慎:齐,战,疾”,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事,是斋戒,战争,疾病这三件事。
论语中又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即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之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子不语怪力乱神原句?
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句是:《论语述而篇》中子不语,怪、力、乱、神。
其意思是:孔子从来不说怪异,暴力,叛逆,神鬼这样的事。
人们义论怪力乱神这些事情,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时至今日,社会上这种情况也很多。
但这种现象都是迷惑人心,有失中道的现象,长时间谈论这些事情,会影响人的仁心。
所以孔子从来不说这些事。
原文应是一段: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儒家思想里别人打我,骂我的时候该怎么做?
孔乙己他哥是个名儒。
有一天被街上的泼皮打了一拳,骂了两声。
他急忙安慰自己:“子曰、子曰:打之不疼,骂之不痒!吃颗胡豆,又脆又香!”泼皮以为是在骂他,就叫将起来:“你骂什么?”作势要再打!孔乙己他哥急忙摆手:“没有没有,我只是说你的拳头,吃起来像胡豆一样,又脆又香!”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起来……喔,俺只是开开玩笑而已,不是取笑儒学、儒家!见谅见辣!。
分情况吧,面对恶,要坚守道义,对的要坚决捍卫,不对的坚决抵制,见义不为无勇也;面对利益相争,礼让协调,克己复礼为仁;面对长辈,骂的对要听,做错了要认,长辈不对要想办法说服,当不义,则争之;面对恩怨,就事论事,不刻意报复也不用害怕,事来即对,以直报怨;面对拿刀拿枪的,别说了,跑…。
好好读书,别人云亦云。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论语中原话。
孔子游历困于匡,因误会,被众人围起了冲突,孔子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是,整个文化在老子这,老子行的是传播文化的大道,老天都不让文化断绝,几个匡人是个锤子,能把老子咋。
这就是使命感,责任感富赋予的霸气。
再后来的孟子,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当以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削他妈的。
这是唯唯诺诺的打不还口,骂不还手?如果儒家真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那就不会有子路那种暴脾气弟子,子贡那嘴炮能力犀利的弟子。
很多都是因为历史原因,被统治阶层不断的修改利用,选其中对自己也有好处的,为的是统治老百姓。
皇帝肯定不愿意把什么民为重,君为轻的思想普及到大众,那老子皇帝还做不做了?多读点史书,多读点中国哲学史。
第一,仁爱。
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不论别人强大还是弱小,我们在交往中都应该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第二,宽恕。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第三,底线。
再一再二,没有再三第四,勇气。
触我底线,虽远必诛第五,开解。
打到告饶,得饶人处且饶人。
如果欺辱你的人比你有权势有地位有钱,那么你就低头任其打骂,相信终有一天能够令他感受到你的优秀品质。
如果欺辱你的人地位、权势、金钱等各方面都不如你,那么就一脸轻蔑鼻孔朝天地慢慢踱开,以示你不屑与之浪费唇舌。
我们通常会将贵族阶层的孔子和精英阶层的孟子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加上后世如董仲舒、朱熹等所谓大儒的思想,形成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
一般来说,儒家思想讲求仁义,社会和谐和阶级秩序,讨厌暴力。
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之说。
我们可以从反儒家的革命伟人的话中反推找答案。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也就是说,儒者是雅致的,从容的,谦让的,“和理非”的。
以孔子自己作榜样,“温、良、恭、俭、让”这五德是他的品牌,他被困陈蔡,被人误认为恶人阳虎而围攻时,表面上仍然持守这一立场(史书如此记载,后人无法了解当时孔子的心路历程)。
可以说,只要不触动“礼法”这个按钮,孔子对于被骂被打,是不会反抗的,也不会报复的。
换言之,要看谁在打骂我。
如果是上位者打骂我,我是被白打的,如果是下位者打骂我,那就是大不敬,就要被惩罚。
如果是同一级别的人打骂我,就要“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总而言之,就是“追求合乎礼的和谐”。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所以,题主的问题,如果没有前设立场的话,不妨从论语中找答案,而不要从《孟子》中找,因为论语里面谈到人际关系的内容,比孟子的多,而且两者立场不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儒家思想里面的主要人物的思想都有很大的差异,我只从孔子角度来观察而已。
欢迎大家一同探讨。
- 上一篇:形容女人累的名言_体谅妈妈的辛苦名言?
- 下一篇:不可怕名言;不要松懈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