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诚信的制度?
在孔庙博物馆的展厅,有一杆十六两秤,这杆秤是为了阐述孔子的一句名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如果不讲诚信没有道义的话,即使富贵了,对我而言也只是如同浮云一样虚无。
事实上,这杆秤是古人讲信用最好的代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诚信为重,左传中有?
左传中有,原文是: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诚信,是国家的根基,人民(为人处事)的依据。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诚”是一种美德。
《名人名言》∶“诚即天道,天道酬诚”。
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
意思为诚实。
“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
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
”“信,诚也。
”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儒家诚信思想特点有哪几点?
儒家诚信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以“信”匡扶天下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诸侯割据,天下大乱,孔子用自己的思想理念游走在各个列国之间,传播思想,希望用自己的智慧与思想影响甚至改变天下的格局。
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四处传教,宣扬仁政,平定纷争,各个列国之间以“信”往来,以此解决矛盾。
这里的诚信已经不止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了,更是牵扯到政治责任问题。
孔子不仅用诚信教化民众,更用其诚信要求统治者,君与民共信,才能天下治。
二:以“信”行天下 孔子提及信的言论多达38次,足以看出孔子对于信的重视程度。
孔子认为信是仁的组成部分,先有信,才能得到信任,最后才能成就大业。
认为与朋友交往要有信,不论是做学问还是什么要注重信。
三:以“信”为基 诚信是人的一种修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如果连最基本的诚信之德也没有的话那么就不足以立足在社会上。
诚信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伦理道德范畴。
《说文解字》谓:“诚,信业,从言成声。
”“信,诚也,从人言。
”诚、信二字意思相近,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手言行诺。
儒家始终重视“诚信”。
《论语通译》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言必行,行必果”。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孔子还将“信”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文、行、忠”一同教授。
《论语》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他又把“信”和“恭”“宽”“敏”“惠”一起并列为“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