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地方戏最好听?
我是追梦乐享人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好听的地方戏当属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之一,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是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是“山陕梆子”传入河北之后经河北人民培育而形成的。
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
它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
到1880年左右,北至海参崴(原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原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南至广州、福州、东至上海,西至乌鲁木齐,都有河北梆子班社的演出活动,是一个颇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全国性的大剧种。
1920年后,河北梆子出现衰势;1930年后急剧衰落,濒临灭绝;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河北梆子才获得新生,是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
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
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
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
慢板有大、小慢板之分。
大慢板是河北梆子唱腔中曲调性最强、演唱速度最慢的一板三眼(记作四分之四板式),多于青衣、老生行当,善于表现剧中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
它不能自行结束,唱完后必须转入小慢板。
小慢板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板式,生、旦、净、丑各行都可运用。
这种板式既可用来抒情,也可用来叙事,是介于大慢板与二六板之间的板式和大慢板通向二六板的桥梁,但也常常单独起板,自成唱段。
二六板基本分为两大类,一为正调二六,一为反调二六,均属一板一眼(记作四分之二)。
正调二六又有不同速度的板名:紧接在小慢板之后的,称为“慢二六”,特点是曲调性较强,唱腔从容舒展,偏于抒情。
用在流水板之前的,称为“快二六”,特点是工于叙事。
介于以上二者之间是中速二六,是二六板的主体。
后者唱腔平易流畅,兼有快、慢二六板的功能、运用得最为广泛。
二六板可塑性很大,也极为灵活,既可用来抒发人物的多种感情,也可以用它沟通除大慢板以外的任何板式,因此可以说是河北梆子唱腔的核心。
反调二六俗称“反梆子”或“反调”,既无起板,也无收板,不能自起自落,它的上承或下转,均须经由正调二六带入和接出,因此,不是一个完整的板式,却善于表现人物的哀怨、凄楚之情。
流水板是河北梆子中有板无眼的唱腔,有整板流水与散板流水之分。
整板流水节秦急促,字多腔少,几乎是一字一板,甚至一板二字,因此被称为“紧打紧唱”。
散板流水比较自由,行腔的长短随需要而定,可长可短,但在唱腔的进行中要不间断地匀称地快击梆子,因此谓之“紧打慢唱”。
两种流水板主要来表表现人物的愤怒、焦急、仓惶等情绪。
尖板是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
哭板也是一种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除开头有过门,结尾处和以乐器伴奏外,在唱腔进行中间不托任何乐器。
唱词以“三三四”十字和“二二三”七字句居多,偶亦有五字、六字及多字句。
虽词上下句的尾字,通常中同辙不同声,多是上仄下平。
在一大段唱词里,中间变换辙韵的情形偶然也有,但不多见。
传统剧目,多取材于殷周、列国、两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初的历史故事。
以民间生活为题材的小戏,数量甚少,且不常上演。
流传至今的代表性剧目有:《蝴蝶杯》、《秦香莲》、《辕门斩子》、《江东计》、《南北和》、《打金枝》、《杜十娘》、《三上轿》、《双锁山》、《乌玉带》、《辛安驿》、《花田错》、《罚子都》、《喜荣归》、《赶斋》、《打柴得宝》、《观阵》、《作文》、《疯僧扫秦》、《春秋配》、《二堂舍子》、《芦花记》等。
传统剧本,词句通俗易懂,常有河北地方土语杂糅其间,具有农民生活气息。
都会说自已家乡戏最好听。
公平客观地说最好听的是京剧。
但此题只让答地方戏,以自己的见解依次是:豫剧(山东梆子、江苏梆子)、越剧、河北梆子、黄梅戏、徽剧、晋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吕剧、楚剧、汉剧、广东汉剧、赣剧、采茶戏、湘剧、湖南花鼓、陇剧、商洛花鼓、婺剧、锡剧、歌仔戏等。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觉得晋腔晋韵的晋剧好听,晋剧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晋剧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传统剧目有《渭水河》、《打金枝》、《临潼山》、《乾坤带》、《沙陀国》、《战宛城》、《白水滩》、《金水桥》、《火焰驹》、《梵王宫》、《双锁山》等。
2006年5月20日,晋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地方戏种繁多,个人爱好来讲最喜看广东的《黄梅戏》、西北的《秦腔》。
这是因为两剧目特点突出,对比鲜明。
黄梅戏调单,声柔。
给人感觉韵味悠长,往往剧情结束了,脑海中还在回味……秦腔唱腔豪放,唱词精练似有古诗词的平仄顿挫抑扬之感!听完秦腔深感身心轻松!以上两种剧种最是我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