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感谢邀请。
关于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的故事。
面对比蜀汉强大很多的曹魏,诸葛亮也知道不可能取胜,可还是强行北伐,最后病逝于北伐途中,千百年来令无数名人骚客不胜唏嘘。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有知遇之恩,为报答这份恩情,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光复大汉王朝,实现刘备一统天下的愿望,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可面对强大的东吴和曹魏,诸葛亮也是无可奈何,最终付出了生命。
三国鼎立,咱们来看一下实力对比,据陈寿《三国志》记载,这里就不拿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来作依据了,因为毕竟是小说,一些数据和历史事实经过演义了。
《三国志》记载:最强大的是曹魏,全国有103万户,人口443多万人,总兵力约50万;其次是东吴,全国52户,人口230多万人,兵力约23万;最弱的是蜀汉,全国28户,人口94万,兵力约15万。
通过以上数据,孰强孰弱,一目了然,曹魏和东吴占据了绝对优势。
后来,关羽败走麦城,荆州又被东吴大将吕蒙用“白衣过江”之计偷袭成功,蜀汉5万将士降吴的降吴,战死的战死。
之后刘备为给二弟关羽报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夷陵之战”被陆逊一把大火火烧连营,兵力折损大半,从此蜀汉元气大伤。
蜀汉占据的四川,虽然是“天府之国”,是当时有名的粮仓,可版图实在有限,人口也是三国之中最少的,加之连年战乱,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国力损耗严重。
诸葛亮想凭借自己超凡的智慧打败强大的曹魏和东吴,一统天下,确实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诚如其对手司马懿所言:“三国依然呈鼎足之势,诸葛丞相非逆天行事,何苦来哉!”诸葛亮虽然北伐失败,未能达成一统天下的愿望,可他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也激励着人们在困难面前不要退缩,要敢于挑战不可能。
诸葛亮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几十年如一日,策划并实践统一中国的事业,他善于谋划,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具有治邦安国的远见卓识,被民间尊崇为“智圣”。
说起这,我想起了当年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奈何前任皇帝给他丟了烂摊子。
我个人觉得崇祯皇帝是个比较勤勉皇帝,当时的大明王朝内忧外患,起义不断,他确硬是撑了好几年还要大臣捐款,奈何大臣都看着无人捐款。
崇祯帝说是众卿误了朕。
后来大明王朝破灭。
崇祯帝在煤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吊死。
奈何当时崇祯帝听信谗言杀了几个厉害的武将,不然也不至于如此啊,至少还能抗衡一段时间。
杨家将中的金沙滩赴宴,辽邦狼主困住宋王,请宋王前去金沙滩赴宴,这是鸿门宴,老令公杨继业有七个儿子,号“七狼八虎”老令公是抗辽名将,杨大郎和宋王长的像,就做宋王的替身,去赴宴,大郎喝下毒酒身亡,二郎中,箭身死,三郎被马踏成肉泥,四郎被俘变名做了狼主的女婿,五郎杀出重围,五台山上出家为僧,六郎血战突国而出,七郎搬救兵,被奸臣潘仁美乱箭射死,老令公在城头数儿子,越数越少,碰死在李陵碑上,杨家将,满门忠烈。
关于这个话题,让我想起董存瑞炸碉堡的英雄事迹!在1948年4月25月,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义无反顾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线。
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
董存瑞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只有19岁!我们的祖国现在这么强大是离不开太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此时我也只能肃然向他们行个军礼!。
水浒里面的宋江,明知梁山好汉都是些朝廷要犯,强盗,小偷,还要向朝廷招安。
把贪官献给上边的生辰纲也劫了,还和朝廷派来的官兵打过仗,这些犯下的都是死罪,最后朝廷同意了招安,但是让他们和起义军方腊部互相残杀,弄得两败俱伤。
朝廷坐收渔利,梁山好汉和方腊部基本消灭完了。
宋江的格局太小,也是历史的局限性吧。
- 上一篇:美国悲情励志电影有哪些 十部顶级好看末日电影?
- 下一篇:励志朋圆圈,励志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