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治区励志奖学金申请条件?
答案是:2021年自治区励志奖学金申请条件如下:一、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本专科院校(包含民办院校、独立学院)在校生,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的领导;(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5000元,全国每年奖励资助的学生约占全国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3%。
胡杨精神起源?
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交流时期。
胡杨树是新疆荒漠地区特有的树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被当地人民誉为“沙漠的守护者”。
胡杨树的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传颂,成为了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
在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胡杨树以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开始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和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杨精神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概念,不仅激励着新疆地区的人民不畏艰难困苦,还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综上所述,胡杨精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伴随着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传播,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概念。
屯垦戍边精神?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不列入军队编制,不拿军饷,不穿军装,永不换防。
66年来,为了国家的安宁、民族的兴旺、边疆的繁荣,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建设祖国、守卫边疆的赞歌。
这支特殊的队伍,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秉承不与民争利的初心,他们工作生活在风头水尾、沙漠边缘、没有路的地方,艰苦奋斗、努力开拓,用青春和热血,把戈壁变成了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唱响了一曲曲建设祖国、巩固边疆的壮歌。
波澜壮阔的实践,书写激荡人心的华章,孕育历久弥新的精神。
2014年10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几代兵团人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认真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切实当好生产队、工作队、宣传队、战斗队,充分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作用,在开发建设新疆、增进民族团结、推进社会进步、巩固西北边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岁月变迁,精神永恒。
“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出号召。
动人的边疆故事,永远的精神财富“屯垦废,则边疆乱;屯垦兴,则边疆宁。
”1949年,一支以开荒南泥湾的三五九旅为主体的英雄部队进驻天山南北,新疆屯垦戍边的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
1954年10月7日,新疆军区遵照军委总参谋部8月6日的批复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阿拉克别克,哈萨克语意为“少女的耳环”,阿拉克别克河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界河。
这条有着美好名字的小河却并不美好,春天的洪水、夏天的蚊虫、秋天的风沙、冬天的冰雪,一年四季环境恶劣,被称为“西北边境第一团”的兵团第十师185团就驻守在这里。
在兵团人眼中,寸寸国土照丹心。
1962年,185团正式组建。
为了祖国边境的安宁,185团在这环境恶劣的地方一边垦荒生产,一边站岗放哨,硬是在这片不毛之地建起了自己的家园。
1964年,已从原济南军区部队复员到地方的马军武的父母接到命令,来到185团,成为第一代军垦人。
1988年4月,阿拉克别克河突发特大融雪性洪水,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界河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是国界,如果不及时堵住洪水,临河55.5平方公里的国土就将划归邻国。
紧要关头,185团在最短的时间内集结 600余人和8台推土机,直奔桑德克龙口决口处,经过16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将决口处堵住,国土安然无恙。
当时年仅19岁的马军武也参与其中,见证了这场国土坚守战。
为了杜绝洪水隐患,185团在桑德克龙口设立水文点,老军垦后代马军武主动申请在此驻守,这一守就是30余年。
“守龙口很重要,守住了龙口,就守住了界河;守住了界河,就守住了国土。
”马军武质朴的话语中透出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工作,同兵团干部职工座谈交流。
在听完马军武的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称赞道:“真了不起,我非常敬佩你们。
”在马军武看来,这称赞不仅属于他,更属于边境线上所有永不退伍的兵团人。
“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攻不破的边防线,摧不垮的军垦魂”,185团一连房前石碑上刻着的这段话,就是对兵团人守土卫国的最好写照,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贯穿了兵团人的全部精神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