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卷书开见古人全诗
一庭花发来知己半卷书开见古人吴廷康篆书七言联“一庭花发来知己;万卷书开见古人”,所见题识:光绪六年岁在上章执徐桂秋之朔,书于孤山巢居阁,似野白尊兄先生雅属,即祈政书。
皖桐茹芝吴廷康试东海黄龙砖砚之笔,时年八十二。
希望能帮到你。
七体文是什么意思?
是七言古体诗吧。
七言古体诗:也称为七古,为古体诗的一种,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七言;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七加一笔变新字?
“乇”,该字未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属于生僻字,普通话读音为tuō、zhé,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
“乇”的基本含义为委托;引申含义为草叶。
“乇”,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朝小篆中发现,“乇”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篆书演变而来。
书法"清"字有几种写法?
有3种。
草书、行书、楷书。
草书:行书:楷书:扩展资料一般中国书法分为篆书、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
1、篆书(1)大篆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
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
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即钟鼎文)与籀文,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大篆狭义则仅指籀文,由于小篆是以此为简化,因此古文记载的大篆通常指籀文。
(2)小篆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
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角色。
小篆字的结构成纵势,布白对称匀称,用笔中锋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具有遒劲、圆润的美,被称为玉箐篆,象玉质的筷子。
2、隶书隶书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 , 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 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
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3、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4、行书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5、草书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