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诏令书同文,并于四方立碑,所用之文字皆为小篆,且不再刻铭文于钟鼎之上,由是金文渐衰。及至汉代,民间多铸铭文于铁器之上,青铜之器,不复使用,金文自是不见于史。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
故史籀所作为大篆,李斯所作为小篆,又有以摹印者为缪篆。其实 许君所云八体, 唐元度所云十体,下至 韦绩所云五十六种云, 梦英所云十八种书,皆得之篆也。「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廢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將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刪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画、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減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字体异眾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統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学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術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 上一篇:重读《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