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的称谓最早就是来源于汉朝。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朝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让它得以在当时乃至此后的两千多年里,都为人所铭记、称颂。
正如高祖在《鸿鹄歌》中所唱:“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汉代的艺术发展同样是令人叫绝。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
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汉代工艺作品无不品质卓越,大气浑厚者有之,精美绝伦者有之,构思巧妙者有之。那么问题来了:当时,这些工匠是如何保证作品质量的?
今天我们买东西,如有产品质量问题可联系当地经销商和产品信息中提供的厂家,无独有偶,在汉代时人们同样使用这样的方法,不过对于制作“不良商品”的惩戒可严苛多了。
《礼记·月令》曰:“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汉代大儒郑玄注曰:“勒,刻也。刻工姓名于其器,以察其信,知其不功致。”
“物勒工名”制度简单来说就是问责制。为了方便政府考察工匠和官员的绩效,从而加强国家对手工业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管理,器物制造者、监造者、制造机构的名字都需要刻在器物上,如有不合格者便会被直接问责。“勒名”的方式以刻铭为主,也有烙印、戳印、漆书、墨书等其他形式。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列国就已经实施在器物上刻记工匠名字的“勒名”制度,到了汉代这项制度的实施更是达到顶峰。所“勒”内容增加了制作日期、数量、编号等内容。
图左为河北省邯郸市南郊张桥墓出土“建武廿三年蜀郡西工造乘舆”酒樽的托盘上所刻隶书铭文的拓本,其中详细记有主造官员和生产工匠的名字。
图右为河北满城汉墓出土铜钟上的铭文拓本,上刻有“卅六年,工充国造”铭文。
上图为山东临沂银雀山四号墓出土漆器及所刻铭文:“筥市”“市府草”。
通过“物勒工名”这一制度,我们大概能想象汉代工匠从中央到地方的层次结构和设置布局情况。有了这种由下至上的问责方式,也难怪能够制作出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精美作品。
穿越千年又见你
▼ “我可能是一匹汗血宝马”
这两件艺术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以马为主要表现对象。看过《大汉天子》《楚汉》等与汉代相关影视作品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汉代人对马的重视。传说汉武帝就曾为了汗血马而大举进攻西域,虽不可全信,但足可见此事并非空寻来风。
1· “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泛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墓前的石刻群,特指其中一尊立马像,如上图。霍去病与卫青被合称为帝国双壁,并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可惜英年早逝。
该立马像以硕大花岗岩雕成。战马将匈奴侵略者踏翻在地,战马矫健轩昂,庄重沉稳,踏在马下仰面朝天的匈奴侵略者手握弓箭犹作挣扎欲起之势。整个雕像浑然一体,巧妙利用原石外形,循石造型,寓巧于拙。
2· “马踏飞燕”
与前者相比“马踏飞燕”就更有名了。该雕像为东汉青铜器,又有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名称,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塑马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马塑得传神,以静态形体表现良驹的动态神姿。然而这位无名艺术家却独运匠心,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或龙雀、乌鸦、鹰、隼)。以鸟类飞翔的速度来衬托马疾驰的迅速,把一匹静止的铜马塑活了、塑绝了!
▼ “相信吗?躲猫猫的时候我可以藏进火柴盒”
汉代丝绸以山东临淄和四川成都为主要产地。其种类丰富多样,有锦、绫、绮、罗、缎、纱、绢、缟、纨等。织造方法有平纹、斜纹和罗纹,织出的布料柔软光洁,色彩绚丽,技术水准极高。
上图为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件曲裾素纱褝衣。该衣长128厘米,重49克,薄如蝉翼,甚至可以塞进一个火柴盒,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饰珍品,现在我们所穿的“蒜皮衣”之类衣物照它可差远了。
该衣出土之后国内就有纺织厂仿制过,奈何只能达到重量相似,长度、大小依旧无法达到该规格,且成本极高,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 “我笑到根本停不下来”
四川地区出土的陶俑大多为东汉晚期和蜀汉时期的作品,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这些陶俑姿态动作变化多端,面部刻画真切传神,力求表现出各具特征和微妙动人的瞬间。
1· 击鼓说唱俑
在出土的众多俑像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件击鼓说唱俑。它制作于东汉时期,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该俑硕大的头部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赤膊跣足,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槌。从造型和神态来看,这个说唱艺人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神情激动,表情夸张,手舞足蹈。虽然我们无法知晓他说唱的内容,但看着他的神情动作,想来当时的场面一定很热闹,甚至可以想象到在这个说唱俑的面前,正有一群兴致勃勃的听众在为他出色的表演而鼓掌!
2· 立式说唱俑
这件俑虽远不如上一个有名,但同样精彩、搞笑。这个身高66.5厘米的说唱俑,1963年12月出土于四川郫县宋家林汉代砖室墓。刚发掘出来时异常残破,后经考古工作者修复,才使我们见到了它本来的面目。说唱艺人站姿扭曲,两肩上耸,双手下垂,左手托小鼓,右手执鼓槌欲击。腰向前屈,屁股后翘,突出的腹部像一个大鼓,宽肥的长裤垂至臀下,似有继续下落之势。头部左偏,头顶上梳个小椎髻,双目微闭,歪嘴吐舌,面部能扭曲到这种地步,也真亏他能做得来。
▼ “这么举着好累呀”
该灯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的墓中,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故名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高48厘米,铜质鎏金,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六个部分组成。执灯宫女神态安然,左手执灯,右臂上扬,袖口自然下垂实为虹管,烟灰通过它吸入体内再加以净化,以保持室内清洁。灯盘、灯罩可随意转动开合调节照射方向,既实用又美观,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灯体有9处铭文,共65字,分别记载了灯的重量、容量和所属者。据考证,此灯原为西汉阳信侯刘揭所有。刘揭在文帝时受封,景帝时被削爵,家产(包括此灯)被朝廷没收,归于窦太后(刘胜祖母)所居长信宫。后来窦太后又将此物赐于本族晚辈窦绾。
注释:
1·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礼记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1381
2·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郑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END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原来出自于这里
“汉人”的称谓最早就是来源于汉朝。 “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朝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让它得以在当时乃至此后的两千多年里,都为人所铭记、称颂。 正如高祖在《鸿鹄歌》中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