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夏王朝初期的百年复国史,只为后世说明了这一个问题

夏王朝初期的百年复国史,只为后世说明了这一个问题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5-20 05:53:54
阅读:

元代名臣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语道破天机似的将历代王朝兴衰更替中,人民百姓的苦难,总结的赤裸裸,血淋淋,入木三分。

其实,老百姓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这同样是对统治者的“残忍”,因为一个不小心,就成了“无德者”,就成了“失国者”。

夏王朝初期的百年复国史,只为后世说明了这一个问题

一、太康失国

大禹治水十分不易,十几年来风里雨里雪里泥里,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这才有了不世之功,继承了天子之位。

官二代“启”携父亲大禹治水之功,靠母亲涂山氏整个东夷部落的最强军事实力,再加上自己的任贤用能,收服群臣,团结诸部落,灭掉有扈氏,震慑诸侯国,终于是建立大夏王朝,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但“启”的儿子“太康”刚把帝位坐到第二代,就坐不下去了,就“失国”了,兄弟五人被人赶到洛水边,连家都不能回,无比凄惨。《史记·夏本纪》:“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为什么会这样?堂堂“太康”帝,大禹王的亲孙子,夏朝开国君主“启”大帝的亲儿子,怎么就落到了这步只能在河边唱歌的田地?《史记集解》中引用孔子十世孙——孔安国的话说明原因:“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

就是说,太康这人天天沉迷于游山玩水,郊游打猎,根本不关心民事,就被“羿”给驱逐了。不是喜欢在外面玩吗?那就别回来了。

夏王朝初期的百年复国史,只为后世说明了这一个问题

二、后羿代夏

太康“失德”是被“羿”驱逐出国的。这个“羿”就是后来的“帝羿”“夷羿”“后羿”。关于“后羿”,流传最广的就是“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故事主要出自《淮南子·本经训》: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按《淮南子》的说法,后羿是“尧”时代的人。正是因为“尧”派后羿把天上的十个太阳全部射了下来,而且把为害百姓的一系列怪兽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全部杀掉,然后“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等于是“尧”的帝位取得,后羿功不可没。

关于后羿射日的传说,《山海经·大荒南经》和《山海经·海外东经》也有相关记载。其实,透过这些传说的现象,我们能够看到事情的本质。那就是,“后羿”这个人,是个“为民除害”的英雄。

而且,关于“后羿”这个人,到底生活在什么哪个时间段,我们也不必纠结。因为据《通志·三王纪》记载:“羿之祖世为射官,天子赐之弓矢,使司射。”等于是“羿”或“有穷”这个部落,历代都是射官。

那么把几代人的“神射”功劳,都杂糅传说到一个人身上,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就像“扁鹊”是神医的代名词,“后羿”也成了“神箭手”的代名词一样。

接着往下说,后羿废掉“太康”帝之后,又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帝。《尚书·胤征》:“羿废太康,立其弟仲康为天子。”后来“仲康”死了,又立仲康的儿子“相”为帝。

其实这个时候,立谁为帝,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后羿已经取代了夏的政权。《左传·襄公四年》的记载是:“昔有夏之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而代夏政。”

后羿为什么能够夺取夏朝政权呢?《左传》这部可信度很高的历史典籍写的清清楚楚,那就是“因夏民”。等于是完全依据夏民的要求,顺应夏民的意愿取代夏朝的政权的。

一边是对百姓不管不顾的“太康”公子哥,一边是从尧舜禹时代就开始南征北战,保家卫国的“羿”族部落,英雄部落里又出了个能“上天入地”为民除害的超级大英雄,你是夏民,你选谁?

夏王朝初期的百年复国史,只为后世说明了这一个问题

三、寒浞篡权

后羿完全是因为有德于人民,有功于社稷才被推举出来,准备带领夏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但立德立言三五十年,失德只在一瞬间。像所有坐稳了江山的君主一样,后羿也开始了享乐。

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是“仲康之世微弱,政出于羿”,“相之世政,出于羿”。无论是“仲康”为帝,还是“相”为帝,都是他后羿说了算。

怎么享乐的呢?《左传·襄公四年》:“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龙圉,而用寒浞。”

先是做事上,后羿越来越不想管事,只是沉迷于打猎。其实,他本来就是一个战将,又以“善射”著称,你不让他打猎,让他干嘛?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后羿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当然了,武将出身的他,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欲望,他要真有那么大的权力欲望,早就夺取天下,直接改朝换代不就行了,还立什么“仲康”和“相”。

但是百姓无罪,怀璧其罪。后羿不想当老大,但实际早就坐上了老大的位置,那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得有个老大的样子,因为要为天下作表率。显然,后羿做不到。

呆在朝堂上呕心沥血,绞尽脑汁为国为民,哪有在原野上奔腾驰骋,猎杀猛兽来得痛快,来得过瘾?但支持他的那些元老们,当然不允许他这么干,那就不用这些人了。

再说用人,元老们忠言逆耳,已经不用了,开始用新人寒浞为相。为什么要用新人寒浞为相?因为寒浞会来事儿,尽说好听的。《左传》:“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

寒浞不光尽说后羿想听的,而且“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等于是既“媚上”,又用金钱开路,团结于“下”。这就恐怖了,等上上下下都说寒浞好的时候,后羿也就被架空了。

等寒浞彻底掌握了实权,于是就有了“虞羿于田”这个典故,就是在田野里对后羿公开进行嘲笑和愚弄。然后不久,后羿就死了,有说是寒浞直接杀的,也有说是寒浞教唆后羿的徒弟逢蒙杀的。

反正,后羿死后,还被做成饭,让他的儿子们吃,“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后羿的老婆也被寒浞给霸占了,还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浇”(《史记正义》上说叫“慕”),封在过国;一个叫“豷”,封在戈国。

夏王朝初期的百年复国史,只为后世说明了这一个问题

四、少康复国

寒浞虽然是篡权夺政的,但也并不是杀后羿就能夺后羿之位那么简单。《左传》上说他“浞行媚於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

等于说当时,寒浞起码表面上还是很得民心的,叫“外内咸服”。这其实一点儿也不矛盾,因为后羿失德,他寒浞公开嘲笑后羿一介武夫,只知道打猎,这让后世看不惯寒浞这种小人嘴脸的“正人君子”们很是不爽,但当时的百姓却听着很爽。

“就是啊!你看你后羿,是我们把你推上来,成为我们夏民首领的,你看你天天都干了些什么?打猎,打猎,打猎,就知道打猎,那你跟天天就知道游玩的太康又有什么区别呢?”百姓的这种想法,又何尝不是一种民心?

继续接着说,就这样,一恍一二十年过去了。寒浞和后羿妻子生的儿子“浇”也长大了,“浇”力大无比,能“荡舟”,寒浞就命令他儿子“浇”作为军事统帅,“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等于是把夏朝开国君主“启”帝的亲孙子“相”帝直接给杀了。

“相”的妻子趁乱跑回了娘家“有仍国”,偷偷地生下了儿子“少康”。一二十年后,少康长大成人,成为“有仍牧正”。“浇”一听说,什么?夏朝还有后代活着?立马派人去抓。

少康则赶紧逃到了有虞国,并娶了有虞君的两个女儿,成了有虞君的上门女婿。有虞君把有虞国的“纶”地封给了他,从此少康“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也就是有了地盘和兵力。

虽然有了地盘和兵力,但就这三五个人,七八条枪,想复国又谈何容易?想当年,哦不,想那后来,刘皇叔有诸葛孔明相助,占据天府之国,三分天下有其一了,也是歇菜,到第二代刘禅而亡,只留下那“此地乐,不思蜀”的笑话。姑苏慕容氏,世世代代以复兴大燕国为己任,机关算尽,人事做尽,也成了小说里的笑话。

但大禹的后代少康,可没有看过《天龙八部》,可不会受那些失败案例的影响。他只管“布其德”“兆其谋”,一改他爷爷太康、仲康的恶习,重用贤人,团结夏众,收罗被寒浞灭国的残余部落,慢慢地,被打成一盘散沙的“夏”,又重新有了自己的势力。

而随着这股势力如滚雪球般地不断壮大,再加上寒浞失德,慢慢也失掉人心,终于在夏朝大臣“靡”的带领下,夏众一举打败寒浞,正式拥戴少康为帝。少康又率兵把寒浞的儿子“浇”给灭在了他的封国“过”。

最后,少康又派儿子“杼”把寒浞的另一个儿子“豷”,连同他的封国“戈”都给灭了。就这样,丧失了几十年的夏政权,又重新回到了大禹后人的手中。少康复国的历史,又被称作“夏朝中兴”。

夏王朝初期的百年复国史,只为后世说明了这一个问题

五、小结。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纪年表推算,从公元前2170年太康失国,到公元前2079年少康灭浇于过,再到后来少康之子帝杼灭豷于戈,完成统一,这中间刚好是整整一百年的时间。

夏王朝刚刚建立,从第二代开始就失国,中间虽然名义上仍有“仲康”和“相”为帝,但实际上却是“后羿”和“寒浞”统治。直到最后少康复国,这才结束了百余年来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乱局,算是给刚刚建立起来的“家天下”续了一条命。

当年太康“盘于游田,不恤民事”,因失德而失国,终被后羿所逐。后羿“因夏民而代夏政”,随后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终被寒浞所杀。寒浞虽然政治手腕极强,愚民政策做的也好,使“外内咸服”,但也终被夏臣所杀。

总之,无论是后羿,还是寒浞,之所以能够成功上位,无一靠的不是“德”。即使是寒浞,后羿不修民事的时候,他也是在代替后羿修民事的,要不然光靠收卖贿赂,也是无法做到外内咸服的。尤其是能够成功复国的少康,没有他的“能布其德”,你问问有人愿意给他卖命不。

而无论是太康、仲康,还是后羿,寒浞,之所以被逼被杀,从帝位上跌落,也无一不是因为“失德”。所以,《尚书》上讲:“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左传》上也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看客曰:德之不修,福之不至。国之运如此,人之运亦然!为政以德,则不令自威;齐家以德,则妻贤子孝;修身以德,则内圣外王。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