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强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在苏轼的朋友圈中,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或许是最令苏轼爱恨交加的一位。公元1070年,王安石拜相,主持“熙宁变法”。可是,新法在实施过程给底层老百姓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苏轼对新法是持反对态度的。就这样,两个本来可以成为挚友的“天才诗人”却因为政见的不同而站在了对立面。
然而,宋神宗去世以后,王安石被罢相,退居金陵。此时的苏轼并没有像其他守旧派大臣一样落井下石,反而专门去探望王安石。两个曾经的死敌,推心置腹,把酒换盏,向对方诉说着心中的感慨,俨然一对相交多年的知己。
可以说,苏轼在与王安石的“相爱相杀”中,始终都是心底无私的。对于新法,他也并不是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反对新法,苏轼被从京城贬到了杭州任通判。在杭州不到半年的时间,他更加看清了“新法太急”给下层人民带来的弊端。
于是,苏轼写了很多诗文来反映这方面的情况。其中一首极有气势的经典小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就是代表。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8个字,却瞬息万变,写出了史上最有气势的雨,堪称写雨诗的千古绝唱。全诗如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在这首诗的诗题下一共有五首七绝,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第一首。这首诗作于北宋宋神宗熙宁5年,即公元1072年。这时,苏轼37岁,在杭州任通判。诗题中的望湖楼为五代时吴越王钱氏所建,又名看经楼,先德楼,在西湖的边上。
这首诗主要是写夏雨骤来骤停的动态过程,可谓瞬息万变,一句一个场面,气势非凡。第一句是写乌云翻卷还未遮住山头,第二句急雨就已经下来了,第三句突然一阵风来,于是云散雨停,第四句又回归风平浪静,晴天与水光一色的境界。
可以说,整首诗节奏转换非常快,让人应接不暇,瞬息万变,灵动有趣,真是神来之笔。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中,比喻运用得非常好。诗人把黑云比作打翻的墨水,那云的浓密,雨之大,也就不言自明了。这两句把盛夏骤起的乌云写得非常形象,极有气势。
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中,诗人把突然降临的白雨比作一颗一颗珠子,雨点之大之急也就非常生动了。而且“白雨”和“黑云”从颜色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黑的更黑,白的更加晶莹透亮,眼前的景象也更加鲜明了。
此外,诗作前两句在用字上也非常准确,例如“翻墨”的“翻”番,“白雨跳珠乱入船”的“跳”和“乱”,都非常地生动,准确而且有力,很好地配合了整首诗快节奏的变化,也突出了暴雨来临时的迅速与猛烈,气势非凡。
第三四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从结构上,由前两句的对仗改为散句,写风吹云散,雨过天晴,湖面波平如镜,景象开阔而悠远,余味无穷。可以说,节奏前紧后缓,看起来好像毫不费力,轻松自然,其实却反映了作者构思的巧妙,实力令人叹服。
整首诗抓住一个“醉”字,抓住自己瞬间的灵感,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激情澎湃,瞬息万变,让人感受到了夏日气息的瞬息万变。诗句一句一变,真可谓是令人惊心动魄而又心旷神怡,写出了非常真实的现场情景,真不愧是古今写雨诗中的千古绝唱。
而且,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苏轼对“熙宁变法”的态度:一切过急的政策措施,都是不能持久的。因为凡是酝酿不足的,骤然而起的事物,都缺乏坚实的根基,难勉会很快消亡。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宋词《浣溪沙》_浣溪苏轼的浣溪沙
今天正月二十四,姜夔当年“浣溪沙”词:“钗燕笼云晚不忺(xiàn),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闲事莫萦牵。” 此词作于姜夔近四十岁时,
-
苏轼7言绝句的古诗_苏轼写过哪些古诗7言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 大文豪苏轼诗文俱佳,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水调歌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夜夜思君不见君_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饮一江水 词牌
专注古典诗词 | 鼓励原创文学 忆故人(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①,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②,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翻译_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节奏
望湖楼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山路宝石山下,少年宫广场西侧,是一处绿树掩映、岩峦烘托、飞檐凌空、典雅古朴的楼阁。 望湖楼原名看经楼,在当时的昭庆寺前。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为吴越
-
苏轼被酒独行其二赏析_苏轼的佳作
苏轼的诗总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往往可能只是那么信信手拈来,却是能够成就一首经典,或许只有寥寥数语,但却又是最能够打动我们,这也就是为什么苏轼能够在这900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
-
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是哪两句_苏轼在西湖写的一句诗
指斥新法,被王安石逼出京城 熙宁二年(1069)九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掀开了"熙宁变法"的帷幕。此时,苏轼已经回到京城汴梁,任职史馆,对变法事宜并不关心。但皇帝下诏,
-
水龙吟是一首什么词_水龙吟千古名句
《水龙吟》出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此调句读
-
踏莎行春尽作翻译_踏莎行苏轼赏析
踏莎行·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译文】 春色将
-
辛弃疾的词集称为_辛弃疾的词名篇
辛弃疾最为悲壮的一首词,被称作“词中魁首”,读后令人佩服叫绝! 说到南宋词人辛弃疾,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和大神苏轼在词坛有着同等高的地位,二人都是豪放派的代表,故而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