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On War),是一部历史上最为详尽并最有印证价值的有关战争艺术的书籍,被誉为西方兵学圣经。它的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书中阐述了政治、军事与人口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结合战争与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影响了从19世纪中期以来大多数军事指挥家的作战思想,被视为近代军事战略学的奠基人。下面,十方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西方兵圣——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年6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马格德堡附近的布尔格镇,父亲是一个退伍军官。克劳塞维茨在十二岁时就参军入伍,并很快经历了他的第一次战斗——美因茨围城战(第一次反法同盟)。1801年,他获准进入柏林军事学院学习,在那里他通过研究腓特烈大帝、马基雅维利等人的军事生涯,为自己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并结识了当时的柏林军事学院院长、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奠基人——格尔哈德·约翰·达维德·冯·沙恩霍斯特。由于他们的很多想法都有相似之处,所以沙恩霍斯特对克劳塞维茨青睐有加,两人因此建立了牢固的友谊。
1803年毕业后,克劳塞维茨被沙恩霍斯特举荐为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1806年,克劳塞维茨参加了奥斯塔德会战(第四次反法同盟),在撤退时被法军俘虏。一年的囚禁生活让克劳塞维茨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战争的内涵。1807年10月被释放后,克劳塞维茨开始积极的参加到沙恩霍斯特主持的军事改革当中。1809年,进入普鲁士总参谋部,次年晋升为少校。
1810年,克劳塞维茨被任命为王太子(即后来的威廉四世)的私人教师,同时担任柏林军官学校的教官。作为教导王太子课程的一部分,克劳塞维茨写了一本专著,就是后来出版的《战争原理》(《战争论》的附篇),他在这本书中论述了进攻与防守之间的关系以及准确把握攻防转换时间的重要性。
1812年4月,克劳塞维茨同他的许多军官朋友一样,因为反对普鲁士与法国结盟而辞去军职。随后克劳塞维茨加入俄国军队继续同法国作战,先后参加了斯摩棱斯克争夺战和博罗迪诺会战等战斗,还作为俄军联络官,说服普鲁士军队改变立场,与俄国共同作战。1813年3月,克劳塞维茨随维特根施坦军团回到柏林,同年9月晋升为上校。
1814年返回普鲁士军队,次年任布留赫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了林尼战役(第六次反法同盟)。滑铁卢战役之后,克劳塞维茨调任莱茵军团参谋长,开始利用空闲时间总结拿破仑战争的经验,从事战争理论的研究工作。
1818年,克劳塞维茨晋升为少将,并被委派担任柏林军事学院的院长。在任院长的十二年里,他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130多次战争,撰写了很多战争述评,并整理了他自身的战争经验,这就是后来的《战争论》。1830年8月,克劳塞维茨前往布雷斯劳担任第二炮兵监察部总监,同年12月调任格乃泽瑙军团的参谋长。1831年11月16日,因感染霍逝世,享年51岁。克劳塞维茨直到死的时候也没有完成他的长篇军事理论著作,1832年,他的妻子玛丽开始收集整理他的各种作品,在之后的五年多时间李,她出版了十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战争论》就是其中的前三卷,其余为战史著作。
克劳塞维茨在他的著作中,系统总结战争经验,在战争的概然性、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民众战争、集中兵力等许多方面进行了精辟论述。他提倡要把战争与政治看成一体,主张必须把战争归结到是政治领导者为达到他们目的而进行的方向上来,他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概括为了一句话——"战争是政治在另一些手段上的延续"。
他明确的提出,军队的根本任务就是在决战中战胜并粉碎敌人的主力,一个将军应该集中目标摧毁敌人的军队,这是贯穿他所有作品的主要观点。他还揭示了精神因素的制胜作用,这也是克劳塞维茨对军事理论的重大贡献。
在他大量的作品里,克劳塞维茨曾经记下这样一个愿望:写出一本"二、三年不会被人们遗忘的战争书籍”,事实上,他超额完成了目标。尽管安东万·亨利·约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在19世纪被世人更为广泛地传看,然而普鲁士军队却始终把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看作是圣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护克劳塞维茨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而关注约米尼的人却反而少了。到了20世纪,军队中大部分军官开始学习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
1937年,第十五版《战争论》出版,德国军事大臣冯·勃洛姆堡在序言中写道:"无论军事的组织机构与作战技术怎样地改变,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永远都是任何一种意义深远的战争艺术发展的基础。"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克劳维塞维茨是哪个国家的军事思想家_克莱赛维茨是哪个国家的军事思想家
《战争论》(On War),是一部历史上最为详尽并最有印证价值的有关战争艺术的书籍,被誉为西方兵学圣经。它的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书中阐述了政治、军事与人口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
-
战胜自己的名言-拿破仑——战胜别人的次数越多,输给自我的机会就越大
拿破仑一生大小征战百余次,大多攻无不破,战无不胜。他曾说:"在我的字典当中是没有'不'字的。"可拿破仑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打了太多的胜仗,这使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战争赌徒。他是法国人的骄傲,也是法国历史的悲哀。 自信使拿破仑不断挑战命运 拿破仑从小就好强善斗。-战胜自己的名言
-
羊脂球读后感-羊脂球:“一个妓女救了贵族后,反被唾弃”
故事讲述了普法战争时,法国的一群贵族、政客、商人、修女等所谓的社会上层人物,和一位名叫羊脂球的妓女,乘同一辆马车逃离普军占区。当他们路过一家旅店时,却被普鲁士军官阻止前行,敌方军官要求同羊脂球过夜,否则便扣留着他们。-羊脂球读后感
-
羊脂球读后感-羊脂球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心染上了病灶更可怕
羊脂球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心染上了病灶更可怕——再莫泊桑的《羊脂球》羊脂球再读莫泊桑的羊脂球,合上书本。科尔尼代洋洋自得地吹着口哨《马赛曲》,有时故意唱出歌词:“对祖国的爱最为神圣,……”羊脂球一直在饮泣,夜色茫茫中,有时在歌曲的两个节拍之间,传出她未能忍住的一声呜咽。-羊脂球读后感
-
羊脂球读后感-《羊脂球》——妓女尚且拥有民族自尊心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军队攻占了鲁昂城,有十个人同坐一辆马车出逃。这十个人的身份很是特殊,分别是臭名昭著的奸商鸟先生和他的太太;大资产阶级、省议会议员卡雷·拉马东夫妇。-羊脂球读后感
-
羊脂球读后感-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羊脂球》这本书又让我们学会的什么?
就自己借过来看,现在因为已经看过好长时间了只记得大概的情节,描写的是发过资产阶级社会在战争中人们的自私丑陋的面孔,记得当时好像是普法战争爆发后普鲁士军占据了-羊脂球读后感
-
羊脂球读书笔记-《羊脂球》读后随笔
读了柳鸣九先生翻译的版本。 关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读的第一篇好像是初中课文《我的叔叔于勒》。这篇《羊脂球》也是后来才知道的,一直听闻,终于实打实的读了一边,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说,这本书曾经被当做禁书,但这次读了很有感触,文笔细腻,内容仿佛出现在眼前,对于人物的诠释也很到位。-羊脂球读书笔记
-
羊脂球读后感-一本看透丑恶人性的作品《羊脂球》是一次对人性逼良为娼
一说到这法国的著名作家莫泊桑,爱书君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那一年普法战争爆发了,法国军队溃败普鲁士军队侵占了鲁王城。-羊脂球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