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赵括,大部分人肯能立刻想到的就是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而且如果不加深究可能很多人的心里都以为长平之战只要依靠廉颇防守,就能让赵国立于不败之地,换了赵括之后则立刻被击败,以至于赵军被坑杀四十万,然而事实绝非如此。以下试为大家解析。
1、廉颇初战即失利,损兵折将。
廉颇初战之时,是手握巨大优势的:
首先秦军远来,赵军占据地利优势,孙子兵法曰: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赵军以逸待劳,一胜也;
其次,赵军此时可谓知己知彼,对方的将领是谁,兵力多少皆知之甚详。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胜也;
再则,廉颇战国名将也,而秦军将领明显却不如廉颇,最起码战国四大名将有廉颇而没有王龁,兵法有云: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两国皆主强兵盛,赵有廉颇,兼有地利,此三胜也。
有此三胜,却看廉颇战绩如何?《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资治通鉴 周纪五》记载:
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战数不胜,亡一裨将、四尉。
看到没有,廉颇在手握三大优势的情况下的战绩如何?损兵、折将、失地!
2、持久作战,国力日耗,赵国不堪重负,只得换将
两国作战达到最后拼的是综合国力,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本来国力日强,后来更兼并了巴蜀天国富庶之地。而赵国虽有武灵王变法,但是主要在军事方面,论综合实力完全不是秦国的对手。
兵法有云: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廉颇被打得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只能被动防守且不知能坚守到何时,他是不是心里打鼓不知道,赵国的老百姓肯定是坚持不住了,从赵国刚刚换将之后,就马上派人去齐国借粮食也看得出来,赵国的国力已经耗空了。让廉颇出战他又死活不听,除了换人尚有他法乎?
这时候无论是换谁到了阵前都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主动出击作战,所以赵括换掉廉颇的将领,率军主动出击实在是被逼无奈,而逼他出战的明着是赵王,暗地里却是把赵国拖到无可再拖的廉颇也。
3、两国对决,秦国国力完胜,上下一心,赵国明显力不从心,给不出任何有效支援。
赵括替换了廉颇面临的是什么情况?
首先,地利已失,廉颇前期已经把能丢的都丢掉了,丧失了出击的地利优势,且秦军方面早已经深沟高壑,令赵军即使出击也无法取得优势了。此一败也;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其次,此时秦国对赵国的调动了若指掌,而赵国对秦国一无所知。如史料记载:
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秦国的间谍工作做的非常好,早早就把赵军的将领更换的情报收集到了,而秦国内部的保密情况同样做的非常好,任何人都不知道,秦国的将领早已经换成了杀气腾腾无往不胜的杀神白起。
同样的一招,一个臭棋篓子下出来,你对他下一招的预判和一个世界冠军下出来你对他下一招的预判能一样吗,搞不清对手的水平必然举措失当。对王龁和对白起会采取一样的做法吗?所以秦知赵,赵不知秦。赵军二败也!
且秦既自知而可临阵定夺,赵虽知己而别无选择,犹如不知。赵军三败也;
那么赵括仅仅是如此就失败了吗?并没有!我们已经屡次强调了,战争是综合国力的对比,是国家意志的较量,赵军被围,秦王的做法根据记载:
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秦王动员了整个国家的力量务要一战灭赵国精锐,而赵国呢,派军救援则无兵可派,派人通过外交手段去借粮食,没人借给。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秦国举国同出,赵国却一点支援也给不了。此赵军四败也。
有此四败,即使换成李牧乐毅等千古名将也是有败无胜之局。赵括却并未束手就擒。
4、治军有方,虽败不乱,奋起余勇,予敌重创,壮志为国,马革裹尸而已。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
兵战不利被围,食尽粮绝,然而国内没有任何救援,军中已经阴相杀食,犹能坚守四十六日。直到赵括披坚执锐亲自搏杀被秦军射杀后,群龙无首才投降秦军。可见其治军能力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而且需要重点说一下的是:尽管面临诸多无解死局,赵括所取得的战绩照样绝对称得上是辉煌无比的。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武安君就是白起,这可是白起自己说的,秦军六十万在白起的带领下,知己知彼,占有诸多优势,赵军四十万在赵括带领下知己犹如不知,更不知彼,且可以说占据绝对略势的情况下,两军对战,秦国更有举国之力支持,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试问终战国之世有哪个国家哪个将领能给秦军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就是他老爹马服君赵奢也没有这么大的成绩吧?
5、老牛舐犊之言反成腐儒笑骂的根据
一些惯于讥笑他人的腐儒常以纸上谈兵之语作为根据辱骂赵括,却不知赵奢何故说这样的话。马服君赵奢年轻的时候不过一田部吏尔,无论他自己希望建功立业,又或者希望封妻荫子,除了拼着一身才华亲冒矢石为国杀敌还能怎样,然而他一身亲历战阵自然知道战场之上刀剑无眼的风险,怎么会舍得自己的儿子也冒着同样的风险去做这样的事呢,自已已经拼了一生的辛苦给了他这样一个荣华富贵了,他只要安享太平就可以了啊。那些辛辛苦苦做了一辈子某项工作的父母决不允许自己儿女从事一样工作的人不是有的是吗?
可是偏偏自己的孩子还如此的优秀,兵法韬率无一不精,万一被王上听到了,再加上自己在军事上的成就,直接被拉去当上将军的可能性很大啊。所以故意说他纸上谈兵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只是对他的一种保护罢了。
如果赵奢真的希望赵括去保家卫国锻炼军事才能又觉得他不行,以他在军中和朝中的地位随便给他的小职位历练一下不就完了?这样的话,即使赵括真不行,也让他知道知道自己有几把刷子。如果真是那块料也给他个锻炼成长的机会啊。为什么直到赵括被赵孝成王派到长平之前都不肯进行任何相关的安排呢。可惜老牛舐犊之言竟成了一帮迂腐书呆子们论据,真是可笑至极。
所以,赵括不仅是一个赵孝成王以至于赵国的综合国力不如秦国的背锅侠,也是前期作战不利更没有战略眼光的廉颇的替罪羊,更是一个被埋没却再也没有机会证明自己的名将。而且明明在那样不利的情况下却给了秦国如此沉重的打击,以使秦风低徊十数年,为山东诸国保得难得的平安,自身却贻笑千古,岂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