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里到底写了些什么?被誉为,圣贴神品,难道就仅仅字好看?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魏晋:王羲之
译文:智灯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暮春之初,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举行临水洗濯的祭祀活动,群贤汇聚此地,年龄大小都有。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兰亭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众人排列二边而坐,
虽然没有丝竹管乐演奏的那种盛况,可一杯酒,一首诗,也足以能够让在坐的各位畅快地抒发,平日幽深内藏的情感。
这一天,天气晴朗,惠风和畅,仰观宇宙的浩大,俯察大地芸芸万物,
就不难知道,人们之所以恣意游目,纵情快心,如此纷繁的世界,足以满足人们想看到、想听到的一切,也确实是让人相信人生之快乐。
然而人在天地间,俯仰此生世。有的寄人篱下,也有的感悟于一室;或者追求向往,放浪形骸于外不受束缚。
虽然人与人的兴趣与取舍千差万别,性情清静与浮躁也各不相同,
当人们欣慰自己所遇到的,暂得自我满足,快然自足,却不知不觉之中老之将至;
等到他对所得到的东西感到厌倦时,早已情随事迁,感慨油然而生,曾经为之欣喜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陈列与回忆,
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伤怀,何况对于生命长短,随造化而定,直至生命终期的尽头!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难道就不让人痛心啊!
每每看到前人感慨背后的缘由,如同同一张契约那么相似。每每读之,何尝不是叹息哀伤,却不能直接悟于自心。坚固的认为生生死死轮回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彭祖的长寿和殇的短命这二个故事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这本《兰亭集序》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或许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来来来,我今见之,亦有感慨,想到悟空当看花果山,好日子不过,却漂洋过海,寻仙访道。
找出来再读读,看看美猴王为何忧恼泪下?与兰亭序可有相似之处,若合一契否?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又想起永嘉大师与六祖见面的一段对话:
六祖大师正在上堂说法。于是永嘉大师穿袍搭衣,手里拿著锡杖,向法座右绕三匝,然后停在六祖大师的前面,振威一喝,大吼一声,也不叩头顶礼。六祖大师对他说:“出家人叫沙门,沙门必须有礼貌,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你为甚么到这儿来?粗里粗气的,一点礼貌都没有?”永嘉大师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意思是说,用功要紧,那有时间行礼呢?那有时间管细节呢?没有时间讲究这些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因为生死这桩事比甚么事情都大,无常鬼不知甚么时候就来了,我那有时间来行礼呢?六祖大师就说:“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说你为甚么不研究无生法呢?你为甚么不去明白无常迅速的道理呢?永嘉大师说:“体即无生,了本无速。”你不用说研究,研究也没有一个生死,明白也没有一个快慢,没有一个无常。六祖大师说:“你既然说体即无生,了本无速,谁当分别?”谁有这个意思来分别呢?永嘉大师说:“分别也非意。”分别也没有一个心念在。六祖大师就给他印证说:“如是!如是!”
永嘉大师听到已给他印证,于是展大具向他顶礼谢法,就要告假走了。看他到这里来,只说了几句话就要走,于是六祖大师说:“你为甚么这么快就要走?”永嘉大师答道:“本自非动,岂有速耶?”本来就没有来,没有去,有甚么快慢的?六祖大师说:“你真得到无生的意了。”永嘉大师说:“无生岂有意耶?”意思是说无生怎么还有个意呢?六祖大师说:“没有意,谁当分别呢?”谁又在这儿分别呢?永嘉大师说:“分别亦非意。”
六祖大师说:“你是可以了,但是不要走。”永嘉大师真正明白六祖大师给他印证,于是在南华寺住了一宿,一般人称这个经过为“一宿觉”—住一宿就开悟了。这是永嘉大师去见六祖,六祖为他印证的一个公案。
智灯
戊戌年冬,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王羲之兰亭序用的是什么笔_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里到底写了些什么?被誉为,圣贴神品,难道就仅仅字好看?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魏晋:王羲之 译文:智灯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暮春之初,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