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天天都开心。你们假装的老朋友,子衿我又来了。今天就来介绍介绍老子吧,当然这不是脏话,而是历史上那个玄乎其玄的“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便出自于此。可是《道德经》是何人所作?“老子”又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这些问题自汉初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就连司马迁也不敢确定那种是正确的,于是只好把所有的说法都收进《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了。
按照司马迁的记载,“老子”的可能人选有三个:李耳(即老聃)、老莱子(与孔丘同时的隐士)、太史儋(后孔丘一百余年)。
关于李耳的生活时代,司马迁没有明说,但他记载道李耳的儿子“名宗,宗为魏将”,后面还有李宗的后世记录一直到汉初。李耳的儿子李宗在魏国做将军,这么说李耳是战国人,这可比孔丘晚了不少。事实上,孔丘向“老子”求教一事本就众说纷纭,不能当做信史来看。
而老莱子和太史儋的记录就更少了,但年代可以大致推定。
再从《老子》这本书来看,基本可以认为《老子》成书于战国。原因有两点:
其一,关于先秦的学术发展情况,从清朝的章学诚开始,历史学界都承认了一点,就是在孔丘以前“无私人著作之事”。
在奴隶主贵族统治时代,文化和学术都掌握在贵族手里,他们的知识不是以个人名义,而是以统治者或国家的名义,所谓“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统治逐渐崩溃之后,那些掌握了知识的没落贵族流落民间,为了生存开始讲学——孔丘就是其中之一。但私人讲学初期,也没有私人著作,像《论语》只是孔丘的学生记录的一些零散对话。
但《老子》一书却是一部正式的私人著作,它不是问答式的语录,而是作者在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其二,春秋时期的书,都是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出发,进行一些较为粗浅具象的论证,而《老子》不是这样。《老子》整部书只有五千余字,没有提一件具体的事,全都是精炼的抽象说明。这是作者高度抽象的思考的结果,绝不可能出现在春秋时期。
不仅如此,《老子》中出现的一些名词和范畴,也都是战国时才出现的。
其三,也不是所有的先秦著作都认为老聃和孔丘同时,像《庄子·在宥》篇引老聃的话说:“下有桀跖,下有曾史,而儒墨并起。”这表明老聃起码在曾子、墨翟之后。
所以,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中推测,《老子》一书的作者确实是战国人李耳,但其中的思想并非他一人之功,而是总结了那一百多年道家的发展。老莱子、太史儋还有李耳都是“老子”。
历史啊,总是让人猜不透。
- 上一篇:泸州先市镇_泸县有几个乡镇
- 下一篇:老子名言精选100句_论述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