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欲明明得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其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天下"不是现在的地理范围,而是包含了天、地、人的"人世间"。"治",使安宁、安定,。所以这句话就是说自古以来,想要在人世间使自己的"明德"显现,就先要使明德显现于本国,使本国的百姓安宁、向善。
2、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治国"也就是"治民",也就是要使国家安泰,使人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齐"动词,使…看齐。这句是说,要想使国安宁,就先要使家安宁。使家安宁,并不是要用暴力武力去解决,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德行修养。
孔子说"用道德教育百姓,用礼法约束百姓,那么百姓就会有归服之心。如果用政令教育百姓,用刑法约束百姓,那么百姓就会有逃避之心"
3、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正"字采用"止"作字根,指示符号"一"表示阻止错误。"心",表示情绪,思维。我们遇到任何外境都会心动,从而产生各种思维,情绪,这个时候需要"正其心",也就是"使心端正"。停下来看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停止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朝对的方向走去。
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字在《礼记·中庸》中有解释,"选择善的事,并且坚定的执行下去"。"意",想法,感觉。所以这句话是说,如果要使心端正,那么就要选择做对的事,并且坚定地实行下去。
五、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使达到。"知"经验、知识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选择做对的事,并且坚定地施行下去,就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能够让目标实现的行动。
六、致知在格物
"格"规则、标准,制定标准是为了规范行为。"物",世上一切有形的存在,也就是真实存在之物。这句话是说:为了让目标实现,我们在为人处事上,要有行为规范和标准,在说话上,要有事实根据。
我前段时间发现自己有个毛病,就是说大话。我当时还发文章,立志以后不再说大话,但是因为没有具体可实行的方法,所以这个毛病还没有改。今天学了"格物致知"之后我就知道,说话的原则就是要有事实根据,所以我在跟母亲聊天的时候,有意识的根据事实说话,避免了自己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并且改掉了一个毛病,非常有成就感。
- 上一篇:于丹解读论语_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
- 下一篇:没有了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礼记大学之法原文及翻译_《大学》选自《礼记》
古之欲明明得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其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古之欲明明
-
礼记经典名句赏析_礼记里面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要博学多才
《礼记》中的10条名句,阐述博大精深的人生智慧。 1. 正己而不求于人。 出自《礼记·檀弓下》。修身自己,应当严格的要求自己,而不要过分的要求别人。 2.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的意思是什么_古人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礼”。它的作用体现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培养民族精神两方面。《礼记》为古代士者必读之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作为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君子慎其独也_故君子慎其独也的意思
修身之道,最难是养心,养心最难之处,又是慎独。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亦有一双慧眼观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 “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
-
中庸节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_《礼记·中庸》作者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 只有对天下百姓的真诚,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 掌握天地万物间的真理。这需要什么依
-
礼记经典名句100句_礼记真诚待人的名言
《礼记》10句至理名言,博大精深,让人受益匪浅。 1.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出自《礼记·学记》。一切求学的道理中,尊重师长是最难做到的。尊重师长
-
中庸经典语录赏析_中庸之道的感悟
《中庸》中著名的10句话,感悟颇深,足以受用一生 1.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赏析: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他们从温习旧知识中推出新知识,以朴实忠厚的态度尊崇礼法。 2. 成己,
-
礼记的名言经典语录_礼记中的一句名言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礼,是成长为成熟之人必须学习的思想规范。《礼记》作为十三经之一,是一部重要的儒家典籍,它的《大学》和《中庸》
-
中庸 礼记_礼记中庸名句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 上篇文章,我就"
-
《礼记》经典名句_礼记中的名句
1、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出自汉·戴圣《礼记·中庸》。之,代词,指学习的内容。果,果真。虽,即使。别人读一遍就会的内容,自己读一百遍去掌握它;别人读十遍就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