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有一位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此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又犹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的文学和历史长河之中,后人无法超越,也无法企及。这个人就是司马迁,这部史学巨著就是《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出生于龙门山下(在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县)。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遗志,当上了太史令。这在我国历史封建社会中并无特别之处,那么是什么让一个普通的史官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呢?
公元前99年,因为大汉与匈奴关系紧张战事再起,汉武帝派了自己最宠爱的爱妃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带领军队去攻打匈奴。当然汉武帝的主要目的是想让李广利借着军功封候,为了保证李广利出征顺利,汉武帝还让当时的一位名将李陵给李广利做后勤保障运输辎重。但是李陵不愿意这样做,李陵公开提出愿意自己带自己的五千精兵出征,以分散匈奴对李广利军事压力。李陵这样做武帝虽非常不满,但还是同意了。
李陵出征刚开始非常的顺利,没有遇到大的阻力,李陵还绘制了地图送回来告诉汉武帝进军顺利的消息,汉武帝也很高兴。
但是后来战况就发生了变化,因为李陵的五千步兵遇到匈奴单于带领的三万主力,李陵也很能打,李陵的五千步兵把匈奴单于带领的三万主力杀死了几千人,匈奴虽然六倍于李陵的兵力但是占不到便宜。所以匈奴单于就觉得李陵的步兵不简单,一怒之下就又调来八万军队,一共十一万骑兵来对付李陵的五千步兵,李陵在这种情况下是且战且退而且是越战越勇,最后打到匈奴单于都觉得这个仗打不下去了,就准备撤兵了。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意外的突发事件,李陵有一个部下受到了他上级的侮辱,一怒之下去投靠了匈奴单于。然后就报告了李陵的两个重要的绝密军情:第一,李陵没有后援部队,第二,李陵步兵之所以厉害是依靠一种连机弩,而且这种弩箭快要用完了。这样一来匈奴单于就觉得有希望了,也不撤军了,然后集中他的全部兵力对李陵发动猛攻。李陵军队伤亡惨重,只能分兵突围,最后只逃回来四百多人,而且李陵的副手阵亡,李陵被俘投降。
当汉武帝得知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时是震怒,非常生气。大臣们看到汉武帝生气了都纷纷要求要严惩李陵,就在这个时候汉武帝看到了他身边的司马迁,他问司马迁什么看法,司马迁看到汉武帝非常生气为了宽一宽汉武帝的心就说了三点:一,李陵是个国士,他一心一意想报效国家,二,李陵以五千步兵和匈奴单于打了十几天仗且战且退,他杀的敌人远远的超过了他的五千的人数,李陵虽然战败了但立下的功劳也足以告慰天下,三,李陵不是真降,是伪降,如果将来有机会一定会报效汉朝的。
本来是想宽一宽皇帝的心顺便为李陵开脱。但是也万万没有想到汉武帝龙颜大怒。立即把司马迁下到牢狱,定罪“诬上”,就是诬陷皇上。这是非常重的罪,死刑。在汉朝被判死刑的犯人有三种选择:一,伏法受刑,就是等着处决。二,就是以钱恕命,就是交出五十万钱可以免死。三,接受宫刑,就是阉割男子的生殖器官。司马迁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史记》写作了一段时间了,如果他这个时候接受死刑,《史记》就写不出来了,所以他不能接受死刑。他只能选择后两种,司马迁虽为太史令但收入属于中低收入,五十万钱对他来说是天文数字,他没有钱,所以他为了完成《史记》只能接受宫刑。这个就是影响和改变司马迁一生的最重要的“李陵事件”。
李陵事件对司马迁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宫刑不但是残酷的肉刑也是对精神和尊严的粗暴践踏。接受宫刑之后,做为男人的司马迁死了,做为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司马迁死了,但是在《史记》中间激昂文字的太史公司马迁却获得了新生,这就是司马迁一个历史性转变。一种反抗的倔强心态在支撑着他创作史记,像凭借这部书来颠覆世人对他的污诟这可能也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敢于批判汉朝开国皇帝高祖刘邦,敢于批判自己的主子汉武帝的原因吧。事实在他的年代具体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反正武帝是变相的以补偿来承认了自己当年之错,司马迁也得以以此书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