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咏“七夕”的词很多,但唯有秦少游此作最具灵性,最为脍炙人口。
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上人相爱相守,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
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好在,有对爱情的忠贞与坚守,有西王母纵使无情也容情的“七夕”之期,有成人之美的喜鹊儿搭桥。三百六十五个日夜的守望,只为这一晚的欢聚。静夜里,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相会在鹊桥上。
想必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
——不是!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发出赞叹。“金风玉露”出自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词人把这一年一度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牛女双星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诉不尽的的情意,就象这悠悠的流水,温柔缠绵。可是这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正是“良宵苦短,离恨偏长”,怎忍回头看鹊桥归路,恍惚间,似真疑假,如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凄婉的离情,让人何其不忍!
绝想不到的是,词笔至此忽然一个反转,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两句画龙点睛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阙的议论遥相呼应,叙事和议论相间,全篇连绵起伏、婉约蕴藉,余味无穷。词作者将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成就了一篇千古妙词,永世传唱。
那么,到底这首词是写给谁的呢?这里面是否真的寄托了词人对自己心爱的女子的思念与爱慕呢?
最初听到秦观秦少游的名字,是在《苏小妹三难新郎》这篇古白话小说中,很是羡慕苏小妹的才思敏捷,也欣慰于她的终身有托,常常幻想着,这样一对才子佳人,闺阁之中,联诗对句,心意相通棋逢对手,该是何等的人生乐事!只可惜,经过史学家考证,苏轼只有三个姐姐,秦观只是他的一个追随的学生,“苏门六学士之一”而已。那么苏小妹的故事,大概也就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了。
后来又看到,这首词相传是秦观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不知什们原因,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过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最不愿接受的一种说法,就是这首词竟是在七夕之夜,妻儿早已沉睡的词人,独自守望明月之时,想起了与他两情相悦却不复再见的歌妓陶心儿,感伤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词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高度凝练的佳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穿越时空、典范式的永恒爱情的标准。我不知道,他自己是否做到了,为爱而痴情守候。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美丽的,“七夕”也是美丽的。希望写“七夕”这首词的背后,是一段千古绝唱的佳话,而不是一个美丽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