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随从皇上攻打反叛的代国,在马邑城下出奇计,直至劝高帝立萧何为相国,与皇上从容谈了很多天下事,因为与国家存亡关系不大,所以不一一著录。张良宣称道:“我家世代是韩国的丞相,韩国灭亡后,不惜万贯家财,为韩国向强暴的泰国报仇,天下都为之振动。如今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成了帝王的老师,封地万户,位至列侯,对于一个平民,已到了极限,对我张良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但愿能抛弃人间俗事,追随赤松子交游去吧!”从此就学习不食五谷、练导气引体养身的方法。正值高帝驾崩,吕感激留候,便强要他进食,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马驰过一道缝障那样短暂,何必自己吃苦到这样的地步啊!”张良不得已,勉强听劝而进食。八年后留侯张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儿子张不疑袭爵为候。
读解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狡兔死,良狗亨; 高鸟尽,良弓藏; 敌国破,谋臣亡”是对封建帝王在成就帝业之后无端滥杀功臣谋士这一历史现象的高度概括。也正是在这种严酷的形势下,急流勇退便成了功臣谋士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急流勇退从理论上说,是消极的,但它的确是一颗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各种复杂而特殊的政治文化因素相互制约下结出的历史之果。急流勇退,既需要识时务的睿智,又需要毅然决然割舍功名利禄的勇气。所以看似超然的急流勇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割舍名利的痛苦的灵魂挣扎过程。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能够急流勇退的人,既是智者,更是勇者。张良正是这样的智者和勇者。张良出色的政治智慧中,闪烁着能够急流勇退的亮色。对现代人来说,急流勇退的消极也许是不可取的,但其中所蕴含的割舍名利的勇气,却是值得记取的。常言说,无私才能无畏。所谓“无私”,不正是指割舍名利吗?张良的出色的政治智慧,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记取,但应该是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
- 上一篇:宋朝词人柳永简介_柳宗元十首著名的词
- 下一篇:唐朝打了多少对外战争_唐朝的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