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名句的诞生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居是邦也,事其大夫2之贤者,友其士3之仁者。”
——卫灵公·九
完全读懂名句
1.利其器:使工具锐利,准备好完善工具的意思。2.大夫:官位,一解作长官。3.士:官位位于大夫之下者。一解做一般人。
子贡问行仁的方法。孔子说:“工匠想要妥善完成工作,一定要先使工作所需的器具锐利。居住在某一邦国中,必然选择奉事此邦国大夫中的贤能者,结交士人中的仁者为友。”
名句的故事
孔子巧善譬喻行仁的方法和工匠完成工作的要诀。无独有偶,孟子在《离娄》篇用了一个极为相似的论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离娄相传是黄帝时代之人,眼力极佳,就算是百步之外的细小物,也逃不过他的法眼。而鲁国工匠公输班,手艺精巧,曾为楚惠王制作云梯来攻打宋国。但孟子说,这两人,如果空有奇佳眼力,或者高超的工艺技巧,却没有画圆的圆规和画方的曲尺,是不能精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的。
传说师旷在音乐上有奇特天赋,他擅长吹奏号角,到了可以呼风唤雨的地步。但孟子说,就算师旷这般的音乐奇才,如果没有六律作为基准,就不能校正乐器的五音。因此,无论是离娄,还是公输子、师旷,都需要“工具”的辅助,否则不足以成就事物的完满性。
政治上更是如此,“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认为尧舜有治国之术,若未施行仁政,同样不可能治理好天下。
历久弥新说名句
孔子、孟子,两人强调工具、规范的重要性,但擅长以寓言讽刺时政的柳宗元,却另有一番看法。
他在《梓人传》中说有一梓人(工匠),虽备有尺、圆规、墨线……家中却没有磨利工具的器材,但夸下海口说,没有他,工人就无法盖好一栋房子。更可笑的是,梓人房里的床缺了脚,自己不会修理,还得找其他的工人来修理才行,柳宗元心想此人应是个无能却贪财者。后来,京兆尹修理官署,让柳宗元见识到这名梓人规划官署、指挥工人、按图建造楼宇的高超技术,柳宗元不禁赞叹道:“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之体要者欤!”即梓人应是个舍弃手艺、专用心智又能体会工作要诀的人吧!
在西方,哲人培根对工具的发明运用,有深切体认,他在《新工具》一书的前言写道:“印刷术、火药、罗盘,这几样发明……改变了全世界的面貌和发展。”的确,印刷术带来知识的普及;火药促使战争、侵略的可行性大大提升;而罗盘,让航海的领域不断扩张。由此看来,人类的历史,真是写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智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