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赵孟頫书法长卷《洛神赋》,书于1308年前后。纸本,行书,纵29cm,横220.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戊子五月”又题。
行书《洛神赋》是赵孟頫书风鲜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的作者是曹植,他以神话中关于宓妃的情节,通过联想,塑造了洛神这个美女形象,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文笔柔美清新。赵孟頫以同样柔美、圆润的笔墨作书,如合符契。
《洛神赋》是赵孟頫47岁时创作的。这篇赋共900余字,以小字行书轻松写来,风流飘逸,有晋人风采,展示了赵孟頫对王羲之书法的心领神会。赵孟頫是为世人公认的集王羲之书法之大成的书家,这篇《洛神赋》浸润了《兰亭序》的韵致并且有所发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欣赏。
首先是用笔的极其熟练,使转圆活流畅。赵孟頫运用弧线时的机灵和敏锐,使线条流动准确到位,似乎就是滑了过去,恰到好处,停住。这时,弧形的大圆川、圆、大转、小转在不断地运动中承起、错开、钩连,化尖锐、方折为圆转,使通篇尽在圆融之中,和美浑穆。赵书比王书更多了一层丰腴,更多了一种富贵气,“清秀”喻之似不恰当,可称为“清润”吧。
其次是《洛神》中提按的分明,形成了欣赏视觉不断调节的美感。提按的交替敏感而鲜明,有的笔画沉重而稳当,有的则如流星轻轻划过,重不刻板,轻不飘忽。
文中“之”字之多胜于《兰亭序》,也都在赵孟頫机智的调节中各见异趣。这使《洛神赋》处于空、实的变动之中,并不因字数多而拥挤淤塞。清人周济说得好:“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
《洛神赋》还表现了赵孟頫的精心。精心是赵孟颊非常突出的一个优点,再多的字,再大的篇幅,精心从头至尾毫无闪失。据说赵孟頫有一日书字一万的本领,他的精力、笔力远远超过一般书家,只要一提笔,情意尽至,笔墨无懈。
这也是《洛神赋》字字珠玑,精美绝伦的原因着力于精美的赵孟頫,有其心,亦有其熟练的技巧,就使《洛神赋》十分圆熟。圆熟是一种美感但也定下了一个模式,很完整、固定。赵孟頫书法很少有率真、随意之笔,似乎笔一提起必定要达到珠圆玉润。《洛神赋》是这种创作观念的代表,如果创作情绪不那么绷紧,多一些意笔,这件作品就更有意想不到的趣味了。
《洛神赋》是朝着纯美的方向发展的,它的形式最适宜社会最普泛人群的欣赏,雍容大方,丰美遒丽。同时,它又为书坛中人所激赏,钦佩其高超的技巧,禁得起反复的推敲,就像一篇编织得十分严密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耐品,毫无破绽。元人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就赞赏道:“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
完美的用笔、结体、章法,使《洛神赋》自元代以来一直为人效仿,它的魅力使欣赏者的想象力自由地飞翔,内心因此而欣喜、欢快,为美所充满。《洛神赋》和其他优秀的书法作品一样,具有超时代、超民族的普遍性的美学特质,因此生命力长久。
故后纸诸家题跋如是评述此卷,李倜曰:“大令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惜乎未见其全。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可云买王得羊矣。”高启云:“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
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戍子五月”又题。
此卷《洛神赋》为赵孟頫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