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是战国时期平原君赵胜门下数千名食客中的一名,邯郸鸡泽县人。
公元前257年,秦国在“长平之战”后,乘胜包围邯郸,局势十分紧张,邯郸危在旦夕。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救兵。平原君想在食客中挑选文武兼备的20名得力人员一同前去,可是选来选去只选出了19人合格。这时“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纵于楚……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虽然毛遂自己说只要他作为后备人员前去就行,平原君却认为毛遂在门下三年,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才能,不同意他去。毛遂于是进一步自荐说,不是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而是你还没有把我装于囊中,“毛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最后平原君被说服了,答应了毛遂。到楚国后,在与楚王谈判中,楚王害怕秦国实力强大,不敢出兵,犹豫不决。在这关键时候,毛遂按剑上前,慷慨陈词,说明利害关系,说服了楚王,歃血为盟,下决心跟赵国合纵抗击秦国,就这样赵国得救了。毛遂果然不辱使命,在说服楚国出兵救赵这件事上,立下大功劳,平原君封毛遂为“上客”。
后来人们把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种职务或者从事某项工作称为“毛遂自荐”,也是有自告奋勇,挺身而出的意思。
跟这句成语相关联的另一个成语就是“脱颖而出”。颖是尖儿,脱颖而出是说锥子的尖部透过布囊露出来。后来人们把因为得到机会,显示出才能,智慧叫做“脱颖而出”。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毛遂自荐的成语故事的由来_毛遂自荐打一成语
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是战国时期平原君赵胜门下数千名食客中的一名,邯郸鸡泽县人。 公元前257年,秦国在“长平之战”后,乘胜包围邯郸,局势十分紧张,邯郸危
-
资治通鉴故事_尝主编《资治通鉴》的意思
故事: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楚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仅次于秦国,但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连横”之计,排斥的联齐抗秦之计,轻信张仪,被秦国玩弄于鼓掌之间,国家受到
-
毛遂自荐成语的由来_毛遂自荐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毛遂自荐 这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道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合少一人,愿君以遂备员而行矣。” 【
-
毛遂自荐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成语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儿童阿布故事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 公元前257年,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孝成王要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求援,说服楚国与赵国联合抗秦。 当时平原君养着数千名门客,他把
-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是讲毛遂向谁自荐_毛遂自荐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意解读: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或自我推荐去做某事。 典故渊源: 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赵孝成王九年,秦军围都城邯郸,赵王使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客毛遂自荐陪
-
战国时期有哪些成语的典故_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历史朝代趣事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毛遂自荐 本期主要讲述战国时期发生的成语典故——毛遂自荐与窃符救赵 毛遂自荐 中国历史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毛遂自荐 。“毛遂”
-
历史故事毛遂自荐内容_毛遂自荐的故事
战国时期,薛国的毛遂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投奔孟尝君,却跑到赵国的平原君门下为士。其初三年默默无闻没被重用,后在一次外交谈判中初露锋芒,脱颖而出。 赵国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
-
毛遂自荐的故事_毛遂自荐是史记中的故事吗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纵)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
-
拜访孟尝君遭拒谜底解释_孟尝君传阅读答案
“鸡鸣狗盗”、“狡兔三窟”这些成语家喻户晓,而这两个成语都跟战国的孟尝君有关,《战国策》、《史记》等书生动地描述了孟尝君的一生,至今人们称赞孟尝君好客仗义、门客们多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