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黎平
《满江红》本是一首词牌,但因为岳飞的关系,一提到这词牌,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可以说是创作者改变了文学体裁在接受者心目当中的地位。其实,岳飞还写过另外一首“满江红”,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岳飞在收复襄阳等六州之后,登上黄鹤楼,激情澎湃,心怀天下,于是奋笔写下这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公元1134年,年方32岁的岳飞率军北上,一路连连报捷,收复襄、邓等六州,此举军事意义十分重大,使得南宋在靠近北部的地方有了桥头堡,同时完全打通了西川和东南地区的交通渠道,使得北伐有望,不过,南宋朝廷命令到了,让他就此停兵。岳飞满怀壮志,却无法继续向北施展,心中不甘,于是登上黄鹤楼,远眺中原,情怀慷慨,写道“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中原已经不远,虽隔着烟雾,但还可以看见那里的一座座城郭,当然,也有可能带有岳飞的想象,说明岳飞牵挂着北方的城池和人们。
触景生情,岳飞陷入对北宋繁华时期的回忆,“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想当年汴梁东京城里,凤楼龙阁周围,鲜花盛开,柳树成荫,宋徽宗时期堆积的万岁山环珠绕翠,都是名贵的珍宝,何等繁华;蓬壶殿里莺歌燕舞,何等太平。宋徽宗时期的兴盛和富贵,如同发生在昨日,北宋江山,是多么富丽堂皇,然而,自从靖康之耻后,那里已经是“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乱之后,到处是敌人的铁骑,风景也变得不堪入目,真是触目惊心。
岳飞对故国的沦陷,极其痛心,他沉痛地写道:“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士兵何在?在浴血奋战,和敌人的锋刃打交道;百姓在哪里?很多死于战乱,填了沟壑。“叹江山如故”,但太平景象居然变成“千村寥落”。作为将军,岳飞将国家的苦难深深地装在心里,也焕发极大的责任感,他恨不得立即骑马北上,为国请缨,率领一支劲旅,一路打到中原,光复河山,“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何等豪迈的气概。
等到光复河山归来,岳飞却无欲无求,只想回到黄鹤楼这里,学往日的仙人,乘着黄鹤,逍遥自在地悠游天下,隐退江湖,“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其实,不能北伐的郁闷情绪也显示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