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从这里我们可以应该知道孟母教子非常用心,孟子从小聪明调皮,但是天生好动模仿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还有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 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人们的教子提供了很好的模范作用。
孟子的成功离不开母亲的教育,但是我们看孟母的教育方法了解孟母本身就是有良好的家教和学识,这是为教育孟子奠定了基础
但是现在社会孟母这样的多吗?还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吗?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怎么做才适合孩子?

1.“择校而居”?
大家应该知道中国年轻的钢琴家朗朗,1992年,郎朗父子为了学琴,从沈阳搬到北京。当时郎朗十岁,一家三口住在沈阳十几平米的房子里。那时的郎国任是一名警察,属于相对体面的职业。为了朗朗学琴,整整一年,他一直在各种斡旋,希望能找关系把自己的工作调到北京。当时的郎朗,虽然只练了几年琴,但已经超越了沈阳无数琴童,毫不费力地夺得了首届沈阳少儿钢琴大赛第一名。郎国任明白,在沈阳继续学琴,郎朗一生的高度就有了限定,因此,必须去北京。由于调工作无望,郎国任作出最终决定,辞职,陪儿子去北京学琴。郎国任的辞职报告: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为了培养我的儿子,我必须去北京陪他学琴。孩子太小,需要人照顾,他离不开我,请领导能够理解我,支持我。当时没有几个人理解他,除了郎朗母亲周秀兰。周秀兰对于郎国任完全遵从,因为她“充分相信丈夫郎国任的本事,郎国任对郎朗的每一步安排,都是恰到好处的。几年来,她已经习惯了服从郎国任。”即便如此,周秀兰对于郎国任放弃工作相当吃惊,因为“他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为了出人头地,他曾经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而今,为了孩子的前程,他毅然决然地辞职,破釜沉舟。”
父亲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北京的日子不好过,其中的经历不是一般人可以受的,心理压力,环境压力,还有老师带给的压力。最终朗朗和父亲挺过来了,看到朗朗现在的成就,我们一般人会认为朗朗的运气好,难道只是运气好吗?
开始朗朗的父亲他逼着小小年纪的郎朗学琴,或许也有一部分不服气的原因在内,这在中国老一辈父母身上非常常见。后来,郎爸迷上了二胡,就每天去沈阳音乐学院老师的窗户下“偷听”,那位老师被他的精神感动,随收他为徒,传授二胡技艺。多年后,郎爸凭借此项才艺考入了沈阳空军文工团,成为了一名二胡演奏员。郎朗的成功,若说有他自身60%的天赋,20%的老师授课,那剩下的20%的勤奋必定是属于郎爸的。
他们从沈阳到北京,“择校而居”让朗朗突破了自己,更成就了他自己!
2.普通学校出不了高才生?
现在义务教育普遍都是就近入学。
我的表弟就是这样,小学到初中从学校到家得距离不超过一公里,当地普遍认为这里的学校很普通,但是就是他们口中的普通中学,我的表弟也考上了一本大学。
为什么要说表弟呢?
小姨和姨夫本身文化不高,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放松,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去教育辅导孩子,从小对表弟严格管教,没有太多的道理,但是也没有教表弟去死读书,一味地只是学习,他们也在用他们的生活阅历去言传身教教育表弟,让他明白一个道理“环境可以影响你,但不是绝对,你要足够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父母的辛苦都看在眼里,所以表弟从小就学习跟刻苦,初中毕业保送到市里最好的高中,高中的时候,换了一个大环境,并没有去跟同学比物质上的东西,他知道最简单的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知道,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也就原生家庭可以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不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是从零开始,想要成功都必须要付出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找个好学校找个好老师就算是万事大吉,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好学校固然好,有优秀的教师还有好的学习物质环境,但是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孩子,孩子也会间接的模仿父母的行为、做事、说话。
文化高的父母懂得教育方法,那么普通家长该怎么做呢?
首先就是做人,让他有一个谦和有礼的家庭环境。
其次就是做事,让他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就是心态,让他做到迎难而上,不折不挠,不怕输,不服输。
不管是外出求学还是就近入学,作为父母一定不要忽视孩子,不要认为上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更是一个家族的传承。
大家有没有好的教育方法,不妨一起探讨一下?
我是松树山,感谢大家阅读,欢迎指正。

- 上一篇:2016年夏至_夏至每年几月几日
- 下一篇:谈谈你心目中的辛弃疾_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优秀的孩子父母都是怎样教育的_孩子优秀和父母有关吗
《 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 。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
孟母三迁都迁到了哪些地方_孟母三迁分别迁到了哪些地方
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这个成语,知道了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孟母到底从什么地方迁到什么地方。 话说孟母也像今天的千万父母一样,对子女的教育尤其重视。
-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说艰苦的生活环境_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句名言出自孟子对吗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现在人都在吃喝玩乐,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孟子说的话没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很多描写古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那些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人,终
-
有一个智者,他叫孔子_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什么
孟子被奉为“亚圣”,堪称古往今来最接近孔夫子形象的大儒。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
-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什么问题_
我们现在的很多人都会很渴望成功,并且都会很急于成功。总是想着付出一点就想得到很多的回报。于是很多人会想不通,总是在想自己已经付出这么多了,为什么自己还是不能成功。如果你
-
孟子的仁爱思想是什么_孟子的利益观是什么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利往。 那么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我们面对仁义和利益时会怎么去选择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孟子和梁惠王之间的故事。 孟子和梁惠王之间有这
-
孟子激励人的名言_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
《孟子》10句励志名言,精湛犀利,让人忍不住收藏。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在赡养自己家中的老人的时候,不应忘记所有老人都需要照顾
-
《孟子》里的名言警句_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赏析
《孟子》10句经典名言,字字珠玑,句句发人深省。 1.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杨子主张“为我”,就算拔
-
梁惠王向孟子提出什么问题_孟子梁惠王上说明了什么道理
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尊称为亚圣。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
-
孟母三迁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读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战国的时候,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接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