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解读
中国有本古书叫《论语》,里面有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话。“敏而好学”是说某人天资聪明,对身边的世界敏感,反应快,喜欢问这问那,学这学那。那时候要获得知识相当不易,所以掌握知识的人就相当受人尊敬。所以他们高高在上,他们居高临下,他们看世界是俯视的。他们看不起人,就是他们看到的是“不起人”,是跪着的,是芸芸众生。所以握有知识的人是很自雄的,未能握有知识的人对他们是仰视的。所以,中国人的一生是俯仰的一生,俯仰之间,没有平视,俯仰之间,唯有上下,俯仰之间,在知识的有无上做了上尊下卑的分际。所以,有知识的人、多知识的人向没知识的人、少知识的人问学讨教是俯仰倒转、上下倒置,是对尊卑的倒序,是对世界的开倒车,所以是一种耻辱。某人喜欢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谁懂就问谁,谁会就学谁。他没有俯仰的视角,他没有上下的观念,所以谁问谁,他并没有上下之分,俯仰之别,荣耻之心。他有的是平视,他有的是平等,他有的是学习知识的上进与下达、俯瞰与仰望。他在世俗的眼里“不耻下问”,他在“不耻下问”里没有世俗的眼睛。他拨乱世俗的观念,他反正世俗的行为。
等你上了中学,你就会遇到这句话。假如这是真的,你老师就会在课堂上对这句作出解读。你老师的解读十有八九会和我给你的解读不一样。你不必因此为难,不必纠结谁的对谁的错。一般来说,你老师的解读从课标里来,你拿它往考试里去;我的解读从人生里来,你拿它绕开考试而去。一个人敏而好学是好的,不懂就问是好的,但不必因不懂以为耻,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智力都有限,而知识无限;也不必因向知识上比你弱的人问问题以为耻,因为术业有专攻。特别是今天,知识爆炸的信息网络时代,知识的易得、海量和精耕细作,使得人人知识普及,差距缩小,早已没了《论语》时代的知识的权力和优越感。其实,那时候的知识在今天看来实在少得可怜,大多数都是关乎人伦的知识。大概是因为研究对象和智力都过于集中于人的缘故,结果人就划分为三六九等了,所以有“不耻下问”的故事和观念记录下来,传至后世今天。显然,这个观念今天是不适宜不必要的了。今天,我把它改作为“敏而好学,不止下问”。一字之差,古今迥异。“不止下问”就是刨根问底,不断往下探索。我这种见解,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