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而在原生家庭中母亲的角色又显得更重要一点,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父亲的孩子而言,母亲的性格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我就通过这几个母亲的情况来具体看看吧!
贾兰的沉稳源自于李纨的压抑
贾兰这个孩子超乎寻常的成熟、稳重,他比宝玉还小,可是当宝玉还在顽劣时期的时候,他小小年纪就已经变得很深沉了。最明显的是,元春省亲的时候,那场面何其大,就连大人都十分的紧张,可贾兰小小年纪就能跟着大人们行礼,实在是难得!还有宝玉去学堂上学闹事打架的那次,别人把砚台砸到了贾兰和贾菌的桌子上,贾菌要反击,当时贾兰是怎么表现的?他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贾兰不谙世事、与世无争的性格和他的母亲很像!
贾兰的母亲李纨,年纪轻轻就守寡,贾兰是她唯一的希望,为了能在复杂的贾府更好地生存下去,李纨只能不断压抑自己。关于贾府的一切她都不轻易掺和,平时只负责教姑娘们做针线,然后就是伺候婆婆,作为贾府的媳妇,李纨很守规矩。在教育孩子方面,李纨也对贾兰要求极高,让他从小就识礼懂事,而且让他也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所以贾兰小小年纪就显得十分的沉稳。
如果细算一算的话,贾兰也就比宝玉小个一两岁,可作为贾府的嫡长孙,贾兰显得非常的低调,跟宝玉的顽劣相比,贾兰真的已经非常懂事了。当宝玉还在吃丫鬟嘴上的胭脂膏子的时候,人家贾兰就已经在苦读和练习骑射了,一天两天的差距不明显,可是十年二十年之后呢?这就是母亲李纨对贾兰的教育智慧!
宝玉的顽劣源于王夫人的强势
宝玉从一出生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上至贾母,下到丫鬟婆子们,没有一个不拿宝玉当回事的。一来,他一出生嘴里就含着一块玉,实在是稀奇,大家都觉得他与众不同。二来,他是王夫人中年才得的儿子,王夫人怎么能不在意他呢?三来,他是贾政唯一的嫡子,将来很可能是荣国府的继承人,大家当然要高看他一眼了。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特别的因素,宝玉从小就生活得十分逍遥快活,谁都不敢惹他,可是在外人眼里宝玉却实在是顽劣。
确实,不爱读书,整天只知道跟丫头们厮混,别说是在重视仕途的古代,就算是在现在,宝玉也绝对不会是一个积极向上且懂事的孩子,顶多了是个纨绔子弟兼担不起事的小色鬼。那宝玉如此顽劣是为什么?性格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家庭教育,父母太过于强势导致了孩子的怯懦。在长辈面前他表现得十分乖巧,可不当着长辈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得更加肆无忌惮,那这个对他严厉的人是贾政吗?可能不是!
贾政平时只管外面的事,他对宝玉虽然也关心或提问,可贾政见宝玉的次数还是很少的,所以贾政一般是活在别人嘴里的,那真正对宝玉的性格有影响的人是谁呢?王夫人绝对是第一个!王夫人表面上看着十分的慈善,可其实她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内心也十分的强大,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十分的严厉!
贾母对宝玉格外的疼爱,宝玉每次从外面回来都会第一个去见贾母,可贾母每次定会说一句“快去见你娘来!”每次宝玉顽劣惹出是非后,贾母都会说一句“仔细你娘知道了!”从这两句话里可以知道,王夫人在外人眼里对宝玉管得很严。宝玉被贾政打的那次,袭人来见王夫人,王夫人自己曾亲口说过,原来她对贾珠的管教也十分严格,现在到了这把年纪了怎么可能不知道怎么管儿子呢!这也说明了王夫人自己都觉得她对宝玉的管教已经很到位了。或许就是因为外面有贾政的厉害,家里又有王夫人的严格,所以宝玉才会格外的顽劣,格外的淘气吧!
黛玉的多心源于贾敏的宠溺
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大概六岁左右,年纪非常的小,可是她却是个多心且小心谨慎的人,很多人都觉得黛玉矫情、事儿多。那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多心呢?或许黛玉的性格形成与她的母亲贾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林如海出身书香世家,对黛玉的教育非常重视,而且从黛玉进贾府前他对黛玉的嘱托以及考量来看,林如海是个非常有能力且事事周全的人。黛玉的性格跟他相差甚远,所以黛玉受母亲的影响应该较大!
贾母说,她最疼爱的人就是黛玉的母亲贾敏,再加上她是那一辈最小的姑娘,贾母对她的关爱一定非常多,比对黛玉和宝玉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黛玉到贾府后,身边伺候的人跟贾府的姑娘们一样,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两个丫鬟、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这十多个人伺候一个姑娘已经是很有排场了,可王夫人却说,贾敏那时候更风光,黛玉她们不过是比别人家的丫头们强些罢了!
从贾母和王夫人的话里可以知道,贾敏在家时非常受宠,结婚后与林如海的感情也很好,林如海对她也十分疼爱,这就让贾敏一直处在被宠爱的位置。当贾敏生下黛玉后自然对她也是十分的疼爱,而且后来她唯一的儿子又去世了,只剩下了一个黛玉,那贾敏自然就更加宠爱黛玉了,所以黛玉才会一直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还是保持着原来那种高人一等的感觉,跟宝钗相比大家自然更喜欢随和的宝钗。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在别人眼里那是何等的尊贵,可是黛玉却敢当着面让她难堪,由此可见黛玉的真性情!黛玉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从小母亲对她的宠爱多,教养却很少。黛玉偷看《牡丹亭》被宝钗发现,宝钗好好地说了黛玉一顿,当时黛玉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把宝钗当成了知心人,为何?因为黛玉知道从小就没有人如此教育自己,宝钗给了她母亲一样的感觉,这是她非常渴望的。可见,母亲贾敏对黛玉一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啊!
柳五儿的悲惨源于柳嫂子的张扬
还记得那个柳五儿吗?她是柳嫂子的女儿,家里排行老五,所以叫五儿。她是贾府的家生子,一辈子注定了要当贾府奴才的,但由于她从小体弱,所以一直没有分配给她差事。后来宝玉房里的芳官告诉她,宝玉房里的人将来是可以被放出去的,这就意味着,到了宝玉的房里就有机会离开贾府,甚至是摆脱奴才的身份,对于这一点柳五儿非常的期待。后来,柳嫂子就一直讨好芳官,希望通过她可以让五儿到宝玉的房里,一来干着轻松的活挣着月例银子,二来以后有机会出去配人,这可是极好的!可是因为柳嫂子的一次张扬,柳五儿送了命!
冬天到了,王熙凤向贾母提议在大观园里单独设一个小厨房,而柳嫂子就是负责这个小厨房的厨娘。这个柳嫂子虽然心不坏,却是个非常张扬的人。司琪要她蒸鸡蛋她不愿意给做,还说了一大堆抱怨的话给来的小丫头听,小丫头正不忿时却看到她去讨好宝玉房里的芳官。看到柳嫂子这样的嘴脸,小丫头急了,回去告诉了司琪,司琪知道后带着人砸了小厨房,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柳嫂子得罪了人。
芳官给了柳五儿玫瑰露,柳嫂子这个爱张扬的人拿了一半去给了自己的娘家侄子,结果她娘家嫂子又给了她茯苓霜,这两样东西让人以为柳五儿是贼,导致柳五儿被关了一夜。虽然最后柳五儿的事被平儿澄清了,可是柳五儿那一夜过得担惊受怕,天又凉,柳五儿身体本来就不好,最后身上又加了病,最终柳五儿在花一样的年纪去世了!如果柳嫂子能不那么张扬,能尽全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的话,或许柳五儿也不会落得个惨死的结局。
孩子在成年之前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母亲,母亲的性格、言语和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所以说,如果你想自己的孩子有美好的将来,那就请从现在开始,给孩子做好榜样,给孩子最好的教养,为的就是有一天当她独自面对世界的时候能勇敢、坚毅、果断,更为了我们能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 上一篇:汽车之家牧马人越野车_牧马越野车
- 下一篇:没有了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红楼梦中作者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的女子_红楼梦的作者以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孩子一生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而在原生家庭中母亲的角色又显得更重要一点,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父亲的孩子而言,母亲的性格将会直接
-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说 情不知所起_汤显祖牡丹亭题记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曾说: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即《还魂记》,杜丽娘便是其中最深情者也。 一场梦
-
红楼梦开头为什么写贾雨村和甄士隐_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人物分析
(图)清代孙温绘《红楼梦》之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诗曰: 平生文字为我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这本是苏轼写的半首诗,放在这里却是准备送给贾雨村的。
-
未谙梦里风吹灯,可忍醒时雨打窗_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
-
贾宝玉梦中的可卿是谁_红楼梦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梦游太虚幻境。梦中旖旎的风光,与秦可卿样貌相同的可卿仙子经警幻仙子介绍结婚入洞房有了云雨情。那么贾宝玉梦中的可卿仙子和秦可卿是不是一个人
-
描写秦可卿的红楼梦原文_红楼梦秦雯判词
《红楼梦》原著中,秦可卿的死因是非常可疑的,偏偏作者又隐去天香楼一节。 秦可卿的故事少了天香楼一节,就像《红楼梦》故事少了后40回,难免让人想入非非。 需要注定的是:《红楼梦
-
天上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_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意思
一首诗说两件事:1、文学作品里常有问句,文学就是解决人生疑问的艺术;2、文学作品里常把月亮作为起兴切入点。 把人生的疑问写到诗里边,是文学的常态,比如屈原的《天问》,直直列
-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不坠青云之志_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猖狂什么意思
图片来自网络 乱世之中 有一个遥远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时代,我们称之为魏晋南北朝。那时汉末战乱,三国纷争,西晋“八王之乱”,西晋灭亡,晋室东迁,北方十六国混战,南方、北
-
赠荷花李商隐赏析_李商隐荷花开时春恨生
李商隐的诗总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尤其是他笔下的爱情诗,更是充满了一种感伤之怀,每一首都缠绵悱恻,充满了无限的深情;如果要论写爱情诗的话,大概是没有一个诗人能够与之比肩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思_黛玉喜欢留得残枯荷听雨声这句诗为何人所作
说到深秋,怎么可能绕得过“枯荷”呢! 安徽郎溪:池塘残荷 墨韵画意 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李商隐写下了这句名垂千古的金句“ 留得枯荷听雨声 ”,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穿越千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