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名为《元日》,是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所作。王安石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的时候,他的诗风更加含蓄深沉,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他在这首诗中说道:一阵阵鸣响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的一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出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春节·概述
春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作为农历的新年,是一年的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春节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说是从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
百节以“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来历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的说法,但普遍接受的说法是: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到了虞舜时期,舜即位做了皇帝,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带领着部下,祭拜天地神灵。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了岁首。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
相传,祖乙当商朝国君时,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于是,从树影的移动中受到启发,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他根据日月规律,做了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祖乙听说之后,亲自来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上的月亮对祖乙说道:“国君,现在正是第十二个月满,请您给今日定个节吧!”祖乙说:“旧岁已完,新春复始,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虽然我们国家已有四千多年过春节的历史,但真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却是我国近代辛亥革命之后的事了。
据说,辛亥革命胜利后,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国民政府规定: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使用公历,在民间使用夏历。当时,中国国民党曾经试图废除春节,但都以失败告终。
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同时,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所以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把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春节·传说
传说之一: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的时候,便挨家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后,刚好遇到两个儿童比赛牛鞭子。"年"忽然听到半空中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逃到另一个村庄时,又迎头看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一件大红的衣裳,它不知是什么,吓得掉头就逃跑啦。当它后来继续逃到另一个村庄时,朝一户人家的门里一瞧,看到里面灯火辉煌,吓得它头昏眼花,就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总结出"年"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很多防御它的方法,于是慢慢地逐渐演化成了今天过年的风俗习惯。
传说之二:我国古代的书中把"年"字放禾部里面,为了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我国古代的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其诗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节气。
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而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了。
春节·活动
忙年(小年)。年尾十二月廿三或廿四开始忙年。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尘和祭灶。
年廿八。有的地方年廿八的这一天开始贴年红。广东就有一句俗语说“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贴年红,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除,去除;夕,夜晚。“除夕”即岁除之夜,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除夕与新年(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谓之曰“岁穷月尽、挨年近晚”。除夕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大年三十,祭祖、吃团年饭,年夜饭后,有发压岁钱和燃灯照岁(或熬年夜)的习俗。主要的传统习俗包括置天地桌、祭祖、烧炮、吃年夜饭、接神、踩祟、接财神等等。
正月初一。从年初一开始便进入迎禧接福、拜祭神祖、祈求丰年的主题。在这一天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照天,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春节早晨讲究开门大吉,先放炮竹,叫做“开门炮仗”,送旧迎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这天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拜岁神。然后依次给尊长们拜年,然后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新年初一,人们都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新年大吉大利。《占书》中说,正月初一是“鸡日”。传统习俗包括开门炮仗、拜岁、祈年、拜年、占岁、聚财等。
正月初二。大年初二是开年日,早上拜祭天地神灵,祭礼完毕,烧炮、烧纸宝,然后吃"开年饭"。这餐"开年饭"一般备有发菜、生菜、鱼等等,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之意。这一天,出嫁了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又称“迎婿日”。当然,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然后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占书》中说,正月初二是“狗日”。传统习俗包括拜神,开年饭等。
正月初三。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传统习俗主要是烧门神纸。
正月初四。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占书》中,传说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称这一天为“羊日”,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不能杀羊。这一天如果天气好,就意味着这一年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好收成。传统习俗包括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等。
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所以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所以也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为“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北方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传说正月初五是“牛日”。传统习俗包括祭财神(南方)、送穷、开市等。
正月初六。正月初六是“马日”,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送走穷鬼。大年初六也是启市日,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统习俗包括送穷,启市等。
正月初七。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唐代之后,每到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传统习俗包括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等。
正月初八。年初八是开工日。”派发开工利是“是广东老板过年后第一天上班首要做的事;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年初八前,走亲访友拜年就基本结束了。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一天如果天阴,则年歉;如果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传统习俗包括顺星、游神、做斋头、放生祈福等。
正月初九。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这一天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生日,俗称“天公生”。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
正月初十。南方部分地区有开灯的习俗,设开灯酒宴。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认为“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正月十一“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做醮,标炮。
正月十三、十四。舞狮、飘色、游神、逛庙会。 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习俗活动主要有赏灯、游灯、押舟、烧炮、烧烟花、采青、闹元宵等。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春节·习俗
祭祀神灵、祖先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报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年味浓郁。
祭祀。在热闹非常的春节期间,敬天法祖祭祀活动才依循祖上规矩,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
办年货。备年货、送年礼是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贴年红。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指春联、门神、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美好的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对联。春联的种类比较多,贴法也多,大致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贴年画。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窗花与“福”字。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除夕晚餐。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人们十分注重除夕的“年夜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赶回来过新年。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生蒜(寓会计算)等以求吉利。
守岁。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年晚饭之后,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够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拜岁。年俗活动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拜祭“岁神”。““太岁、岁神”,是天皇氏时代创制的纪元星名,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在新年初一辞旧迎新之际,迎新岁,拜祭天地、岁神,接福、祈年。
拜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
派利是。“利是”亦有写作“利市”或“利事”。派利是,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烧炮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春节·诗词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在《除夜作》中道:“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这首诗反映出出门在外的诗人凄凉悲伤思念远在千里之外亲人之情。
唐代开元初年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他在《次北固山下》中说道:“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诗人思乡之情表露无疑。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他在《田家元日》中道:“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此诗反映出诗人对来年丰收的渴望之情。
唐德宗时期随州刺史、诗人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他在《新年作》中道:“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他在《岁夜咏怀》中道:“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诗人把闲居当作自由自在,把长寿看作补回岁月蹉跎。
戎昱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他在《桂州腊夜》中说:“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除夕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回乡之路远隔万里长路狭。
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在《卖痴呆词》中道:“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除夕夜直到午夜时分人们都还没有睡意,都在祈求神灵除灾降福、大家都呆滞的等待新的一年的临近和到来。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在《守岁》中说:“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此诗画面感极强。
苏轼在《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中道:“省事天公厌两回,新年春日并相催。殷勤更下山阴雪,要与梅花作伴来。己卯嘉辰寿阿同,愿渠无过亦无功。明年春日江湖上,回首觚棱一梦中。”
北宋诗人陈师道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他在《除夜对酒增少章》中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落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生,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宋代席振起也有与苏轼同名的诗歌《守岁》:“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诗作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他在《除夜雪》中道:“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诗人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南宋将领、词人辛弃疾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他在《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中说:“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应可定,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他在《鹧鸪天·丁巳元日》中说:“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做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的文天祥在《除夜》中道:“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诗人回想一生的经历,想着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元代诗人赵孟在《岁月》中说:“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文征明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他在《拜年》中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在《除夜太原寒甚》中说:“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春风已经吹来,离我们不远了,就在我们房屋的东头。
清代诗人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他在《癸已除夕偶成》中道:“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林伯渠是一位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楷模。他在《春节看花市》中说:“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年年除夕都要哼哼唧唧地作诗,儿女看见,便在灯前窃笑:“爸爸又在作诗哩!”你们别笑,我也自悔不该作诗,枉费心力做个诗人。
春节·谚语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窜汤丸,正月十五元霄圆。
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二十三,保证还;二十四,我发誓;二十五,找老姑;二十六,找老舅;二十七,不要急;二十八,再想法;二十九,明天有;三十不见面,初一碰见拱拱手。
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门上瞅;年三十,吃饺子。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说的是,春节日的特殊想象。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说春节一家人要团圆、团聚。
年初一吃饺子,没有外人:是说一家人团聚的亲密欢乐情形。
干冬湿年上:是说如果一冬天少雪雨或者无雪雨,预兆春节期间往往会降雪。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是说到了小寒大寒节气,就要准备过年。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是说到了腊月初八,就进入过年了。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说如果正月十五的“雪打灯”,即下雪和八月十五的“云遮月”,均为预兆风调雨顺,有好的年景。
(声明:部分内容源自网络)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爆竹一声除旧岁 中的爆竹_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名为《元日》,是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所作。王安石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
-
除夕到初七的风俗_春节初一到初七禁忌
大 年 初 七 节 日 中国农历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那么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么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么呢?下面就由小编告诉你大年初
-
春节习俗_春节的节日风俗
王发刚 农历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俗称“人齐”。 “人日”节俗起始于汉代,魏晋开始重视,唐时更加兴盛。每至“人日”,皇帝都要赐群臣彩楼入胜,又登高
-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_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腊月二十四 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
-
杜甫诗书法作品欣赏_
春节献礼 杜胜苏书法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宋 程颢《春日偶成》 杜胜苏书法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
-
2020央视国庆晚会_2020春节联欢晚会时代少年团
2019年10月17日下午,《少年中国》 2020全国少儿春节联欢晚会(重庆站) 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君豪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少年中国》 2020全国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 、市文化协会、相关企业、
-
芍药不开花的解决办法_如何让芍药在春节开花
芍药花,不容错过的美,学会这几点,不担心芍药不开花,不要种成牡丹哦! 文/阿宏 导读:所以花中之王的芍药,极度受人们的追捧,有着不菲的观赏价值。小样的外形酷似牡丹,也正因为
-
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传统文化_诗词大会经典诗句
王小波写过一句话: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这句话鼓舞了很多人,心有诗意,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三季以来的热播,时至
-
春节临近年关将至的诗词_春节这首诗怎么写
“诗家清景在新春”。古往今来,多少美好的希望从此开始,多少隽永的好诗在此催发。透过浩若烟海的春节诗词,我们读到了传承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 文风关乎国运
-
央视春节诗会栏目所选的诗歌首首都_中华诗歌网
10月20日下午,来自全国朗诵领域的数十名精英欢聚马鞍山,在市图书馆举办“秋天里的中国”首届诗歌诵读论坛。此次论坛是第31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的活动之一。 在诗歌诵读论坛上,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