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随时代的改变,出现了一批新思想的作家。秋瑾便是其中一位。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也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志士。她是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中国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之一,她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大力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秋瑾,出生于1875年11月8日,也就是光绪元年十月十一,1894年,秋瑾的父亲秋信候担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王廷钧为妻。1896年,秋瑾与王延钧结婚。因为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了一家“义源当铺”,秋瑾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
1897年6月,秋瑾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王沅德。
1900年,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延钧奔赴京都。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的战乱,他们两个人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秋瑾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到京都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
也许,秋瑾的一生本该平平淡淡。但在1904年7月,秋瑾不顾丈夫王廷钧的反对,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到日本留学,在东京她进入中国留学生会馆所的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秋瑾经常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
秋瑾除了在校学习外,还广泛的结交留学生中的志士仁人,比如周树人(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曾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作为一个开展妇女运动的团体;和刘道一、王时泽等十人结为秘密会,她的最终目的是打破桎梏在身上的封建枷锁和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创办了《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被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秋瑾在日语讲习所毕业后,报名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随即回国筹措继续留学的费用。在1905年,秋瑾归国,春夏间,分别在上海、绍兴会晤蔡元培、徐锡麟,并由徐介绍参加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先后加入光复会后,国内革命形势有了迅速的发展。
1905年7月,秋瑾再次赴日本学习,不久进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下了许多革命诗篇,慷慨激昂,比如体现秋瑾态度的“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权,宣传革命。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基础为”宗旨。秋瑾并为《中国女报》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他的弟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出了秋瑾,最终导致事情泄漏。1907年7月10日,她虽然知道徐起义失败的消息,但她拒绝了所有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了众人,毅然留守在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绝不吐供,仅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来回复清军。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当时秋瑾年仅32岁。
作为一名才女,秋瑾也曾有过吟诗作对的平淡如水的生活,可是时代的变革,令秋瑾化笔为戈,撰写出了她对人民解放而努力的激情与希望。即使最后秋瑾从容就义,她所给那个时代带来的,将永远存留在历史中,存留在人民的心中。
- 上一篇:腹有诗书气自华全句_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赏析
- 下一篇:关于霜降的古诗七言_七律冬雪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