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 告子下 · 九
259、【原文】(君乡道,志于仁,而求富)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译文】
孟子说:“如今侍奉君主的人都说:‘我能为您开辟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谓的好大臣,就是古代所说的祸害百姓的人。君主不向往道德,不用心于仁,却想让他富足,这是使夏桀富足。‘我能替您邀集盟国,作战一定会取胜。’如今所谓的好大臣,就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君主不向往道德,不用心于仁,却要替他尽力作战,这等于在辅佐夏桀。沿着今天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今天的习俗,即使把天下交给他,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
260、【原文】(1)(摒弃人伦,不要官吏,天下大乱)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译文】(1)
白圭说:“我想把税率定为二十抽一,怎么样?”
孟子说:“你的办法是貉国施行的方法。假如一个国家有上万户人家,只有一个人制作陶器,那能行吗?”
回答说:“不行,陶器不够用。”
【原文】(2)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译文】(2)
孟子说:“貉这个国家,各种谷物都不生长,只产黄米。没有城墙、房屋、祖庙、祭祀的礼仪,没有国家间的交往,互赠礼物和宴享,没有各种官吏,因此二十抽一就足够了。如今在中原国家,摒弃人伦,不要官吏,怎么能行呢?做陶器的太少,尚且不能够治理好国家,何况没有官吏呢?想要比尧、舜的税率还轻的,是大貉、小貉;想要比尧、舜的税率还重的,是大桀、小桀。”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一
261、【原文】(禹治水,是顺应水的本性)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译文】
白圭说:“我治理水患比大禹强。”
孟子说:“你错了。夏禹治理水患,是顺应水的本性而行,因此夏禹是使水流入四海。如今你治理水患是使水流到邻国那去。水逆流行进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这是仁人最厌恶的。你错了。”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二
262、【原文】(君子讲信用,有操守)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译文】
孟子说:“君子不讲信用的话,怎么能有操守呢?”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三
263、【原文】(1)(有勇有谋,吸纳善言)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曰:“否。”
“有知虑乎?”
曰:“否。”
【译文】(1)
鲁国将要让乐正子执政。孟子说:“我听说这件事,高兴得睡不着觉。”
公孙丑说:“乐正子刚强吗?”
孟子回答说:“不。”
“那他有智慧和谋略吗?”
孟子回答说:“没有。”
【原文】(2)
“多闻识乎?”
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
【译文】(2)
“他见识很多吗?”
孟子回答说:“不多。”
“既然这样,那您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呀?”
孟子回答说:“他这个人的为人喜欢吸纳善言。”
“喜欢吸纳善言就够了吗?”
【原文】(3)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傲,予既已知之矣。’傲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译文】(3)
孟子回答说:“喜欢吸纳善言,治理天下都会绰绰有余,何况是治理鲁国呢?一旦执政者喜欢吸纳善言,那么全天下的人都会不远千里地来把善言告诉他。一旦执政者不喜欢吸纳善言,人们就会学着他的样子说:‘嗯、嗯,我都已经知道了。’嗯嗯的声音脸色就能把人拒绝在千里之外。士人在千里以外止步,那么喜欢进谗言和当面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到来。同喜欢进谗言和当面阿谀奉承的人在一起相处,想要把国家治理好,办得到吗?”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四
264、【原文】(毕恭毕敬地以礼相迎)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之,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译文】
陈子问:“古代的君子要怎样才去做官?”
孟子说:“前去就职的情况有三种,自动离职的情况有三种。毕恭毕敬地以礼相迎;对他所说的话,打算去施行,便去就职;礼貌虽然没有衰减,但他所说的话,不能够得以施行,便离开。
其次,虽然没有将他的言论付诸实践,但毕恭毕敬地以礼相迎,那么便就职;礼貌衰减,就离开。最次,从早到晚都吃不上饭,饿得走不出屋门,君主知道了,说:‘我从大的方面说不能推行他的主张,又不能听从他的进言。使他在我的国土上饿肚子,我为此感到羞耻。’于是赈济他,若能这样,也可以接受,只为免于一死罢了。”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五
265、【原文】(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孟子说:“舜兴起于田野之中,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得到选用,胶鬲从鱼盐的工作中得到选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而得到选用,孙叔敖从海边被选用,百里奚从市场当中被选用。因此说,天打算把重要任务落实到某个人身上时,一定会先使他的心意苦恼,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所作所为都受到干扰而不能如意,用这种方式去触动他的心灵,坚韧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中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奋发;体现在神情上,生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明白。在国内没有遵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弼的士人,国外没有与之抗衡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国家经常会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会致人死亡。”
卷十二 · 告子下 · 十六
266、【原文】(不屑去教诲他)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译文】
孟子说:“教育的方式也有很多,我不屑去教诲他,这也是教诲的一种方式呢。”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孟子》选_《孟子》赏析
卷十二 · 告子下 · 九 259、【原文】(君乡道,志于仁,而求富)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 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 ,而求
-
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哪首诗_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
香炉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踽足豆,香球
-
陶器由来的小故事_关于陶瓷的故事
国家图书馆珍藏的众多古籍善本中,有一部引人注目的南宋刻本《宋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陶靖节即晋代的著名诗人陶渊明。最早给陶渊明诗作注的便是宋末的汤汉,而《陶靖节先生诗》也
-
紫砂陶简介_紫砂石陶刻绘的作者是谁?
最早记录紫砂的文字出现在宋代文人的诗篇之中,把紫砂做成茶饮器具,用来鉴赏把玩的记录最早见于明代历史典籍。可是关于紫砂陶的起源传说却可以追溯到两千四百年前,民间普遍认为春
-
宜兴界陶文化有限公司紫砂_宜兴紫砂陶刻名人录
在制陶业的发展历史上,先有定陶,才有紫砂壶。关于定陶的陶朱公的传说有很多,现在留存下来比较官方的说法是关于范蠡居陶十九年间的民间传说故事。不同的传说,从不同的角度说定陶
-
新石器时代的遗址_洛阳古人类遗址
王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西约3公里处郊区谷水镇王湾村涧河东南岸第一台地上。遗址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发现该遗址,1959年秋、1960年春,曾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