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以《三国演义》来讲解,切莫用正史来向小编开火!
在诸葛亮六出祁山中有一出戏中国人估计都听说过,那就是挥泪斩马谡。
作为立了军令状的先锋官,马谡在战争中不是从实际及来敌情况出发,而是死啃兵书的片言只字,什么“居高临下”、“置之死地而后生”,坚持守孤山,放弃当道,结果正如其副将王平所说,魏军一断其汲水道,军中大乱而被打败。
由于这一仗蜀军失守战略要地街亭,并对蜀军后续战斗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马谡被斩首可以说是他罪有应得。不过由于诸葛亮泪斩马谡这个故事太有吸引力了,很多网友都觉得马谡只是个死读书而不知变通的书呆子,那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说马谡是草包,是书呆子这绝对是错误的,很多人只知道他失了街亭却不知道他也曾为蜀国做出过贡献。
马谡为蜀国立的第一功就是在诸葛亮南征孟获之时,他向诸葛亮献上“攻心为上,兵将为下”的战略方针,并被诸葛亮采纳,最终诸葛亮在作战中充分体现了这种战略方针,所以蜀军解放南疆之后,到蜀国灭亡之时都没有再发生过战事,这可以说是有马谡一份功劳的。
除此之外,马谡还向诸葛亮献过离间计使魏主曹睿废掉了司马懿,我们想,若当时不是曹真上表相求,司马懿甚至有被搬掉脑袋的可能。这件事记载在《三国演义》第91回中。
北伐之前,诸葛亮听说司马懿总督雍、凉兵马后,非常担心,于是准备趁当时雍、凉兵马还未训练成功的时候立即率兵攻打。马谡认为蜀军南征刚刚结束,人马困顿,不宜远征,并且献了“反间计”。他跟诸葛亮说:“司马懿虽是魏国大臣,曹睿素怀疑忌。何不密遣人往洛阳、邺郡等处,布散流言,道此人欲反;更作司马懿告示天下榜文,遍贴诸处。使曹睿心疑,必然杀此人也。”
这时的马谡看出了曹睿对重臣司马懿心怀疑忌这一心理,建议诸葛亮暗中派人前往洛阳、邺郡散布流言,说司马懿准备起兵谋反。同时,建议诸葛亮假作司马懿告天下榜文,到处张贴。曹睿果然疑心重重。后来,司马懿虽然没有人头落地,但却也因此被削除了兵权。
这些都说明马谡虽然年轻,但他是有才智的,只不过他更适合当一个优秀的谋臣,而不能当独当一面的将军。马谡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诸葛亮的用人失败,是他对马谡其人的认识不足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