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三吏三别主要内容_三吏三别写了哪些内容

三吏三别主要内容_三吏三别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26 11:19:53
阅读:

三吏三别到底讲的是什么?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差不多就是杜甫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同时,那场差点将李唐王朝从盛世打入万劫不复深渊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三吏三别到底讲的是什么?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是身兼范阳、平卢、河东(大致相当于辽宁省朝阳、河北省保定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及其部下史明思。节度使这一职务源自于唐朝,在前文李林甫排挤王忠嗣时曾有所提及,乍听之下与汉朝时的刺史相近,其实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汉刺史是属于地方上的一种行政长官;而唐代的节度使更侧重于掌军的武职,如果将节度使拿到汉朝的话,更类似于汉末三国魏、吴两国所设的大都督这一职位。安禄山之所以能造反,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李林甫与唐玄宗李隆基两人,李林甫嫉妒人才,李隆基偏听偏信。根据唐朝的制度,地方上的节度使如果功勋卓著的话是有资格入朝担任宰相的,这绝不被嫉能妒贤的李林甫所允许,所以李林甫会排挤陷害王忠嗣,诬告他谋反,差点将王忠嗣置于死地。可即使除掉了这位王节度使,还会出现张节度使、李节度使,治标不治本。而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劝唐玄宗大力启用没资格入朝任相的胡人将领担任节度使,所以有突厥人血统、机灵聪慧的安禄山入了李林甫的法眼。李林甫多次向唐玄宗举荐,最后让安禄山做到了三镇节度使。为此我们应该为唐玄宗的昏庸感到悲哀,纵观历朝历代的帝王,往往会出现这么一种现象:一个帝王在登位前期所作所为尚属明君,可一旦后期自觉皇位稳固时便开始奢靡昏庸起来,三国时的孙权晚年称帝后任用小人吕壹使得朝廷乌烟瘴气大臣人感自危;乾隆晚年任用和珅从而给国家引来了一个巨大的“蛀虫”,而任用李林甫、安禄山等人的唐玄宗李隆基也属于这种晚年昏庸的君王。

三吏三别到底讲的是什么?

安史之乱爆发后的转年六月,捍卫唐都长安的门户重镇潼关宣告失守,守将哥舒翰被俘。叛军的“渔阳鼙鼓动地来”让唐玄宗“惊破霓裳雨衣舞”,无奈之下六十二岁的唐玄宗只能“千乘万骑西南行”——放弃长安仓皇向蜀地逃去,而太子李亨则分道去了今山西灵武,并于七月在那里称帝,史称“唐肃宗”。杜甫听说后将家人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延安南),打算去投奔唐肃宗,但在途中遭遇叛军被抓回长安,谁也不会料到的是一直以来的低微官职在此时居然成了保命符,叛军见杜甫官职甚小觉得他无足轻重,也就并没有严加看管。很快这一年的八月十五到了,望着天上那皎皎的圆月,想到自己被俘陷于叛军阵营,而家人还在鄜州音信全无,杜甫写下了五言律诗《月夜》以解相思之情。公元757年四月,在长安被困了大半年之后,杜甫终于趁着叛军看管不严之际逃了出来,去追寻已经到了凤翔(今陕西宝鸡)的唐肃宗,唐肃宗任命了杜甫左拾遗(谏官的一种)的官职。不久宰相房琯兵败被撤,杜甫因为替房琯争辩也被贬官到华州(今陕西华州)做了个参军。

公元758年底,杜甫离开华州回到河南探亲,于第二年三月返回。此时虽然唐军已经收复长安、洛阳等重镇,但是叛军依旧势力很大,双方交战激烈。就在探亲回家的路上,杜甫亲眼看到了百姓们因为被战争折腾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他根据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用沾满血泪的笔墨描述了这场惨不忍睹的人祸、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所带给人民的伤害与痛苦,但同时又肯定了这场战争的正义性。

“三吏”指的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是杜甫在新安的大道上看到官兵强征未成年的孩子充军时与官兵的对话,其中对被强征的孩子进行了劝慰,一方面揭露了朝廷官军强抓兵丁时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平叛的重要性,所以杜甫对被应征者进行了劝慰“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石壕吏》是写杜甫夜宿石壕村某户人家时再次遇到官兵深夜抓人时的场景,这家的老大爷翻墙逃走,老奶奶向官兵哭诉自己的遭遇:三个儿子都去从军,两个已经阵亡,另一个生死未卜,家中只剩下给婴孩喂奶的儿媳,老奶奶担心官兵将儿媳带走,只能“自告奋勇”的说自己还可以为军队做饭,就跟着官兵一起“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等杜甫天亮离去时,只能“独与老翁别”了;《潼关吏》写的是潼关收复后劳役士卒被抓去在那里修筑城墙的事,杜甫与驻守潼关的官兵谈话,告诫官兵应有忧患意识,谨防前车之鉴“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指之前丢失潼关被俘的哥舒翰)!”

三吏三别到底讲的是什么?

“三别”指的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别”并没有如“三吏”那样还包含着杜甫与故事主人公的对话,而是单纯的讲述了三个凄凉的故事。《新婚别》里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妻子。明明新婚燕尔,可第二天丈夫就要开赴生死未卜的战场,她强忍离别的悲痛并勇敢地鼓励丈夫参战去抗击叛军“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同时表达了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垂老别》与《新婚别》正好相反,写的是一位“子孙阵亡尽”、“幸有牙齿存”的老翁毅然从军与老妻悲苦离别的过程,老翁本想偷偷的不辞而别,谁料到临行前经过家门的时候他的老伴已经哭倒在路旁,明知这一别只能来世再见,可老夫老妻却强忍心中的悲痛,相互给予对方叮咛和安慰,这幅场景实在是令人肝肠寸断,其中的老翁令人钦佩,纵然是“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也要“投杖出门去”;《无家别》则描述的是一位从前线归来的老兵,看到自己曾经熟悉的家乡已经面目全非,乡亲们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了“ 一二老寡妻”,悲痛之余又将再一次开赴战场。老兵独自一人自言自语地诉说着这无家可别的悲哀与凄凉:“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指百姓)!”

“三吏三别”可以说是杜甫以一个后方记者的身份如实记录了战乱中的普通人所遭遇的种种不幸,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即使我们今天读起,也依然不会觉得陌生,也依然会为里面各种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血泪史而泪湿衣襟。明明是统治阶级过错所酿成的灾难,最后却是由百姓来买单!对百姓而言,官军也好、叛军也罢,不管是归属于哪一方,百姓永远都是他们“随意支取”的炮灰罢了。安史之乱一共持续了八年才被平定,我们每每提起时,总会歌颂最终平定叛乱的唐军大将郭子仪、李光弼,总会赞扬宁死不屈的张巡、许远、雷万春。不错,这些将领们确实值得后人歌颂称赞,但这场胜利其实是“三别”中那些数不尽的与至亲至爱之人别离的丈夫、老翁和老兵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才是最值得歌颂的深明大义的英雄!

三吏三别到底讲的是什么?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