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在被削职闲居期间,曾长期居住在带湖地区,在这期间他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很多诗词作品都是在他“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的情况下写成的,下面这一首《生查子》亦是如此。词的题目中的雨岩,在博山地区的脚下,是一处风景绝佳且清幽的地方,辛弃疾在这里游玩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以抒发其感情。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首二句即高度赞美了溪水的清澈,词人来到溪边,在溪边行走的时候,居然可以从溪水中倒影出作者,可见溪水之清澈可人,而且溪水中不仅有人,还有天空,整个天空都倒映在了溪水中,当真是洗尽铅华,唯有澄澈。其次,也表现出了溪水光滑如镜,可以将整个天空倒映下来。但是,只倒映了天空却显得没有那么传神,所以这里作者别出心裁的写云,云是动态的,正是“天上有行云”,而这个云其实是水底之云,正是承接了上句,同时也启出了下句。
整个上片其实都在写溪水倒影落墨,十分澄澈。正如唐朝诗人贾岛的诗句:“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写出了那种行走在碧水蓝天下的恬静和幽静,那种愉悦的自然之情,显得清新自然,富有韵味。
下片笔锋一转,辛弃疾另辟蹊径,写人,写高歌。他自己“高歌”并且问“谁和余”,可见作者是希望有人能够和他唱和的,但是事与愿违,除了空谷的清音之外,无人应和。作者的孤寂之心,即便是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也展露无遗了。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就会想到,辛弃疾的孤独感,可能并不仅仅是没有旅伴,而是他抗金的主张鲜有人采用和欣赏,遭受打击后的愤懑之情,隐隐可见。
词到后两句,写得更加细腻了。正如苏轼诗中所云:“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辛弃疾在这里直接拿来了前句的后五个字,“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正是听到空谷清音后的心理活动。起初,他以为这音是鬼怪或神仙所发,但是却又将其通通否定,得出了不是鬼也不是仙的结论。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发出的呢?答案是:一曲桃花水。潺潺流水,岂不是正象征着作者的独特清音,虽然身处逆境,却不改为国担忧之心!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我和辛弃疾_作者辛弃疾有哪些诗
辛弃疾在被削职闲居期间,曾长期居住在带湖地区,在这期间他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很多诗词作品都是在他“ 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 ”的情况下写成的,下面这一首《生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