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何放在《论语》为政篇
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意思,之前有看到文章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诗三百篇,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没有邪念。”那么到底是不是这么简单呢?再者,若是这简单的几句话,朱熹为何要将这一篇放到“为政”篇里呢?接下来就跟小书生一起看看是怎样的!
“思无邪”出自原是《诗经·鲁颂·駉》中一句诗:“思无邪,思马斯徂。”“思”在此篇本是无意的语音词,而“邪”即“徐”所以该篇的意思应该是“《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虚假”。因此看来文段的本意虽然和上边的解释差别不大,但还是有不同的,对于“邪”的解释不应该是“邪念”,准确的来讲应该是“虚假”。
那么问题是:为何要放在《论语·为政》篇呢?是不是编排有问题。当然可以肯定的是没错,因为对于《论语》的注解和解读,古往今来没有上万也有过千了,之所以没有人进行改版,自然是有可以说服众人的理由的,小书生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做解释;
首先,我们都知道《诗经》三百多首诗,很多歌颂爱情的诗句,甚至第一篇《关雎》就是描写青年男女青春期荷尔蒙勃发的爱恋诗,在春秋时期实属自然,但在后期为政者眼里,就变成了不正之风的淫诗。朱熹把这一句放在为政第二篇,是要引用孔子对诗经的评价告诉为政者,要心怀坦荡,光明磊落。
其次,我们知道孔子是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代表,《论语》第一篇:子禽问于子贡:“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这句话的意思是:“子禽问子贡‘孔老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要闻其政治,是他自己要求的呢?还是国君们要他过问的呢?’子贡回答:‘先生以他的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得到,他要求的方式大概不同于别人的方式吧’”。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去每个国家都参与其中政治的原因不是国家的国君要让他过问,而是他自愿的,只是他参与的方式不同于别人。而《诗经》三百篇包括:风、雅、颂,其中“风”即各国的国风,民俗文化,“雅”就是雅乐,“颂”就是关于各国的社会、政府的文字。所以说孔子整理《诗经》就是对各国民风、民乐及政治文化的总集,而此处《论语》对于《诗经》的解释就是给当局者的注解和解释,就是:为政者,要心怀坦荡,光明磊落。
”
- 上一篇: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_
- 下一篇: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_三国演义第二集十常侍之乱